新生儿患罕见病口含“龙珠” 两院多学科协作切除牙龈瘤

【来源:西安新闻网】
西安新闻网讯近日 , 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唇腭裂外科李锦峰主任医师与交大二附院新生儿科、麻醉科、小儿外科、耳鼻喉科等多学科协作 , 共同完成了一例6日龄新生儿的巨大牙龈肿瘤切除手术 。 主刀医生李锦峰表示:“考虑到患儿的年龄和病情 , 手术有一定的难度 , 但责任感促使我们必须完成这个手术 。 挽救一个小生命 , 就是挽救一个家庭 , 也就给社会增添一份和谐” 。
新生儿患罕见病口含“龙珠” 两院多学科协作切除牙龈瘤
文章图片
新生儿患罕见病口含“龙珠” 两院多学科协作切除牙龈瘤
文章图片
患儿出生后 , 父母发现宝宝牙龈处有一个直径约3cm的类圆形包块 , 撑开了嘴唇 , 突出在口腔之外 , 在多家医院咨询求医无果 , 便把宝宝送至交大二附院新生儿科 。 交大二院医务科即通过院际会诊请求西交口腔颌面外科-唇腭裂外科李锦峰主任医师进行会诊 , 初步诊断为“新生儿牙龈瘤” , 因体积巨大已经严重影响了宝宝进食、呼吸及牙颌面发育 , 甚至随时可能引起窒息 , 导致宝宝出现生命危险 , 需立即行全麻手术切除 。 但患儿为新生儿 , 增加了麻醉、手术及护理的风险 。 医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 在患儿出生的第6天 , 李锦峰主刀实施了手术 。 术中 , 他采用微型针状电刀沿距肿物边缘5mm处小心切除肿瘤且切且止血 , 同时将置预制的碘仿纱卷缝合分别上下颌前部 , 顺利地切除了罕见巨大“龙珠”先天性牙龈瘤 ,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尽量避免损伤上下颌前部牙槽骨及其内牙胚 , 有助于宝宝后续萌出正常的牙齿和良好的颅颌面发育 。 术后6天 , 小宝宝伤口拆线 , 伤口恢复良好 。 目前 , 病理检查已证实为先天性新生儿牙龈瘤 , 宝宝生命体征平稳 , 开始正常喂养并已出院 。
新生儿患罕见病口含“龙珠” 两院多学科协作切除牙龈瘤
文章图片
新生儿患罕见病口含“龙珠” 两院多学科协作切除牙龈瘤
文章图片
据李锦峰介绍 , 虽然牙龈瘤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病 , 但在新生儿中极其罕见 , 发病率仅十万分之六 , 全球新生儿牙龈瘤记载约仅250例 , 尤其是这个病例 , 宝宝口腔中一共有大小五个肿瘤 , 最大的一个尺寸达到3x3x2.5cm3 , 如此巨大的肿瘤非常罕见 , 对医生的技术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 西交口腔口腔颌面外科自建院以来也无此先例 。 这次手术的成功开创了医院颌面外科新生儿疾病治疗的新起点 , 院级多学科合作的成功也为新生儿该类疾病的治疗建立了新平台 。
新生儿患罕见病口含“龙珠” 两院多学科协作切除牙龈瘤
文章图片
据了解 , 新生儿牙龈颗粒细胞瘤 , 简称CGCE , 也称新生儿先天性牙龈瘤 , 是一种罕见的特点鲜明、病因不清的口腔病变 。 90%以上发生于女性 , 几乎全部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即被发现 。 目前对先天性牙龈瘤的患病原因仍不清楚 , 专家认为可能与牙源性上皮细胞、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周细胞、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神经相关细胞和组织细胞等因素有关 , 也可能与孕期母体或者胎儿受性激素影响有关 。
由于先天性牙龈瘤是一种发生于新生儿上颌牙龈的良性肿瘤 , 病灶常见于上颌前牙槽嵴的牙龈 , 外观表现为边界清楚、有蒂的肿块 , 表面光滑 , 通常被光滑的粉红色黏膜所覆盖 , 部分表面可能有红斑或溃疡 , 并且过大的肿块可能会造成患儿出生后出现喂养困难和呼吸阻塞 , 严重的可导致新生儿窒息 。 因此 , 一旦发现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 尽早去口腔医院颌面外科就诊 。 (彭朔)
新生儿患罕见病口含“龙珠” 两院多学科协作切除牙龈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