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警惕这些“泳池病”

【来源:我苏网】
高温预警 , 酷暑难耐 , 很多人都喜欢去游泳馆游泳消暑 。 可是各种人员聚集 , 若消毒不合格或定期消毒使用的漂白粉、消毒剂等在泳池积存 , 细菌、真菌甚至病毒很容易滋生 , 江苏省中医院专家提醒 , 人体的耳朵、眼睛、皮肤等易遭受侵袭 , 导致感染 , 患上一系列相关疾病 , 俗称“泳池病” 。
炎炎夏日,警惕这些“泳池病”
文章图片
1、外耳道炎及中耳炎
有些人在耳朵进水后 , 习惯用手指或棉签等工具掏挖 , 用力不当后 , 容易造成外耳道皮肤损伤 , 细菌入侵 , 局部肿胀疼痛 。
另外 , 如果外耳道内有耵聍栓塞(耳屎) , 耵聍遇水涨大后也会刺激外耳道引起疼痛 , 不洁物质浸泡也易引起耳道皮肤炎症 , 这些都容易导致急性外耳道炎的发生 。
若耳内时常进水 , 且喜使用棉签掏耳 , 不洁采耳 , 耳内潮湿环境下易于霉菌生长 , 鼓膜被霉菌覆盖 , 耳内常有隔膜感 , 听音不清 , 耳内瘙痒感亦比较严重 , 便是真菌性外耳道炎的症状 , 此时应及时就医 , 使用药物治疗 。
炎炎夏日,警惕这些“泳池病”
文章图片
炎炎夏日,警惕这些“泳池病”】除此以外 , 游泳时由于鼻子呛水 , 细菌及病毒会沿着鼻腔后端的咽鼓管进入中耳腔 , 引起疼痛 , 导致急性中耳炎的发生 。 孩子的咽鼓管“短、平、直”的结构特点 , 比成年人更容易罹患中耳炎 。 当急性中耳炎及时干预后可痊愈 , 亦可转归为分泌性中耳炎 , 若延误治疗可能出现耳内流脓 , 所以当耳内出现疼痛、耳内堵塞感、听力下降、耳内流脓的时候都应及时就诊 。
防治秘籍:戒除不良挖耳习惯 , 计划游泳前可进行耳内常规检查 , 取出耵聍后方可 。 游泳时选择专用耳塞、鼻夹 , 防止耳内进水、鼻腔呛水 。 如果耳朵进水 , 应及时进行干燥处理 , 头转向一侧 , 向后上方牵拉耳廓 , 使耳内积水流出 。 若仍有部分残留 , 可将棉签前方棉絮揉搓成细丝状并拧紧 , 沿外耳道口伸入 , 将其吸出 , 尽量不要使用“掏、挖”的动作 , 以防耳内皮肤损伤 。
炎炎夏日,警惕这些“泳池病”
文章图片
2、结膜炎
人的眼睛是很娇嫩的 , 正常眼结膜更适应偏酸性环境 , 接触到含氯漂白粉导致的偏碱性泳池水后 , 眼结膜会有酸涩感 , 眼结膜酸碱平衡被破坏 , 病原体可以通过游泳池水、污染的公共器具、手、毛巾等接触眼部间接传播 , 很容易感染眼部疾病 , 引发急性结膜炎 。 急性结膜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眼部的结膜充血红肿、痒痛以及分泌物增多 。
炎炎夏日,警惕这些“泳池病”
文章图片
防治秘籍:平时佩戴隐形眼镜的人游泳前需要摘去隐形眼镜 , 也可以加戴密封性好的游泳镜防止脏水进入 。 游泳后 , 可以点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眼药水预防感染 , 不要揉眼睛 , 不要和他人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 。
3、皮肤疾病
患有传染性皮肤病的人一旦下到泳池 , 感染部位的致病菌等会进入池水 , 如果消毒不佳 , 健康的人群接触到池水 , 被传染皮肤疾病的概率将大大提高 , 尤其是细菌性、病毒性以及寄生虫类等传染性皮肤疾病 。
有些人喜欢坐在泳池边缘 , 池边的地面经常被人们光脚踩来踩去 , 脚上的霉菌也因此沾在地上 , 容易导致真菌感染 。 公用椅凳、更衣室尽管会定期清洁 , 但很难保证没有致病物残留 , 也引起皮肤感染 。
炎炎夏日,警惕这些“泳池病”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