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无处可透”困境,用新技术打通血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邓国欢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刘昶荣)血透通路维护好 , 不闭塞、不萎缩是透析患者最大的心愿 。
破局“无处可透”困境,用新技术打通血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一定要注意控水呀 。 ”这是同济医院肾病内科副教授何凡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
透析患者如果过多地摄入水分 , 体内的水分排不出去 , 那么水负荷增多 , 可能会出现血压升高、肺水肿、心衰等并发症 。 而透析是这些患者的唯一排水方式 , 摄入多就得脱得多 , 脱得多又会发生低血压 , 导致透析患者的血压像坐过山车一样时高时低 。 更重要的是 , 时高时低的血压 , 大大增加透析通路闭塞的风险 , 使得建立和维护血管通路难度加大 。
破局“无处可透”困境,用新技术打通血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文章图片
何凡(右二)在问诊患者 。 同济医院供图如何保护好患者的“生命线” , 作为同济医院肾内科透析血管通路亚专科负责人 , “80后”医生何凡带领团队在全国率先开展一系列血管通路新技术 , 让很多血管耗竭、传统手段无法建立透析生命线的患者有了生的希望 。
人体内满足透析条件的血管大概只有1米左右 , 许多患者因为常年透析、反复穿刺 , 血管萎缩、闭塞 , 血栓、血管瘤、血管狭窄等并发症会“不请自来” , 特别是本身血管条件不佳的患者 , 长此以往就面临着“无处可透”的困境 。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 , 何凡一直想为血透患者们解决困境 。 2016年起 , 同济医院血管通路团队开始将外科微创介入技术用于疑难透析血管通路以及并发症的治疗 , 为这些患者开通“新路” 。
“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何教授时 , 他说您不要怕 , 这个我肯定帮您弄好 , 重新给您做个动静脉内瘘 。 ”患尿毒症20余年的苏阿姨由于长期透析血管闭塞 。 走投无路之时 , 苏阿姨带着最后试一次的想法来到同济医院就诊 。
“从没有一个医生这样直接给我这么肯定的回答 , 听了何教授的话 , 让我觉得看到了希望!”
经过评估 , 何凡在B超引导下利用介入技术 , 将苏阿姨原本闭塞的不到1毫米的上肢血管打通 , 再通过显微缝合技术重建血管通路 。 现在 , 苏阿姨用这个动静脉内瘘透析已经四年多 , 情况良好 。 截至6月份 , 同济医院肾内科开展了700多例疑难闭塞血管重建手术 。
近6年来 , 何凡带领血管通路团队将血管通路的新技术及全程化管理的理念在基层进行推广 , 实施精准帮扶 , 为基层医院培养更多的血管通路医生和护士 。 目前足迹已经遍布新疆、青海、甘肃、安徽、湖南、江西、广西、云南、河南和湖北等10多个省份的100多家基层医院血透中心 。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