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有燥痰,咳嗽,咯痰不利,咽喉干燥疼痛,一个6味药的良方可治

肺有燥痰,咳嗽,咯痰不利,咽喉干燥疼痛,一个6味药的良方可治

文章图片

肺有燥痰,咳嗽,咯痰不利,咽喉干燥疼痛,一个6味药的良方可治

在《明清十八家名医医案》这部医书中 , 收录了明清两代共十八位著名医家的经典医案 , 其中 , 明代医家孙文垣的医案篇中就有着这样一则经典医案 。
当时有一位名为吴西源的人 , 其亲眷由于一直未有子嗣而常多郁多思 , 渐渐地 , 便开始出现肌肉消瘦、皮肤干燥等问题 , 并且身上还长有疮疡 , 体内郁久化火 , 再加上经历了几次的错误诊治 , 便使得病情程度愈发严重 。
后来听闻孙文垣医术精湛 , 便诚请其前往宅中问诊 , 孙文垣通过对患者的症状表现进行分析 , 便就得知是与肺燥有关 , 于是便采用了润燥化痰、开郁泄肺、利气宽胸的治疗方法 , 没想到病症竟真的逐渐痊愈了 。

而在这则医案中所采用的方药 , 其实就是后来被《医学心悟》收录的贝母瓜蒌散 , 虽然此医案中的方药组成与原方存在差异 , 但据证加减 , 可资参佐 。
贝母瓜蒌散是《医学心悟》中收录的代表方剂 , 有着润燥清热、理气化痰的效果 , 通常被用于治疗燥痰咳嗽等病证 , 而此方在这个医案中之所以起到了重要作用 , 还是与方剂的中药配伍息息相关 。
在《黄帝内经》中有着“燥胜则干”的说法 , 人体的肺腑为娇脏 , 喜清肃濡润 , 如果是因燥热而伤及肺腑 , 并灼伤津液化生痰邪 , 那么痰邪就会闭阻气道 , 肺失宣降 , 进而引发咳嗽 , 而且由于痰邪具有黏性 , 患者便会常咯痰不利、涩而难出 , 加上燥热损耗津液 , 气道就会变得干涩 , 因而咽喉干燥 , 甚至会疼痛不适 , 同时 , 有些患者出现的苔白干燥症状 , 也均属于体内燥热病邪 。

根据《黄帝内经素问》中“燥者润之”的治疗方法 , 最好是选用清润祛痰的中药来进行缓解 , 以润肺清热、理气化痰 。
而贝母瓜蒌散便能很好地发挥此功效 , 整个方剂仅用到了6味中药 , 分别是贝母一钱五分 , 瓜蒌一钱 , 花粉、茯苓、橘红、桔梗各八分 , 药简效专 , 是治疗燥痰证的常用药方 。
方剂中的贝母为君药 , 性甘微寒 , 主入肺经 , 有着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效果 , 在《本草汇言》中 , 对贝母有着很高的评价 , 认为贝母是开郁、下气、化痰的药材 , “润燥消痰、止咳定喘” , 是用于治疗虚劳活结病证的首选药材 。 瓜蒌善于清热涤痰 , 力气润燥 , 与贝母相须为用 , 增强了清润化痰止咳的能力 。

再佐以天花粉清肺生津、润燥化痰 , 近代中医第一人张锡纯曾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说 , 天花粉能够生津止渴 , 因此才有润肺化痰、宁肺止咳的功效 。 茯苓健脾渗湿 , 橘红则理气化痰 , 使气顺痰消 , 桔梗宣利肺气 , 化痰止咳 。 诸药相互配伍 , 使得肺腑清、燥痰自化 , 肺部的宣降正常 , 咳逆自平 。
而在《医学心悟》中其实还有另外一剂贝母瓜蒌散 , 不过它与本方相比 , 少了天花粉、茯苓、桔梗 , 但多了胆南星、黄芩、黄连、栀子以及甘草 , 不同于上文所述的贝母瓜蒌散 , 后者主要是用于治疗因痰火壅肺所导致的中风病症 , 虽然这一病证有猝然昏倒、喉中痰鸣的症状 , 但并没有歪斜偏废的症候 , 因此在使用时 , 需要仔细进行鉴别 。
【肺有燥痰,咳嗽,咯痰不利,咽喉干燥疼痛,一个6味药的良方可治】【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 , 作者周浅 , 未经授权 , 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