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鼻塞,就是气不足!一张方子,补气通鼻,值得一看的故事

感冒|鼻塞,就是气不足!一张方子,补气通鼻,值得一看的故事

文章图片

感冒|鼻塞,就是气不足!一张方子,补气通鼻,值得一看的故事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 , 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 。 文中所述配伍、方剂 , 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 切勿盲目尝试 。 )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藏象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方剂学》
你好 , 我是中医人 , 文君然 。
今天这篇文字 , 我想和你聊聊 , 鼻子不通气的事儿 。
你知道吗?有相当多鼻子不通气、西医诊断为鼻甲肥厚的患者 , 他们的问题 , 关键在于气虚 。
来看一张真实的医案故事 。 你会感触良多的 。
说有这么一个男子 , 年26岁 , 什么毛病呢?就是最近这一年 , 持续鼻塞 。
什么时候严重呢?关键是夜里 。 一到晚上 , 好家伙 , 那鼻涕就开始流啊 , 色白而质稠 。 量虽然不大 , 但是黏黏糊糊 , 鼻子完全不通气 。
到医院去看 , 发现双下鼻甲肥厚肿胀 , 鼻黏膜淡红 。
后来 , 这个人就求治中医 。
找的是谁呢?是王德鉴 。 王老前辈是广东中医界 , 在耳鼻喉科领域非常有影响的人物 。 你要是感兴趣 , 就上网查阅他的学术生平 。

刻诊 , 见患者脉象细 , 舌淡苔白 , 面色白 , 细问得知 , 患者容易感冒 。
在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 , 王师给开了一张方子 。 但见——
黄芪25克 , 白术、升麻、红花、防风各10克 , 苍耳子、辛夷、白芷、泽泻各12克 , 茯苓、麦冬各15克 , 一共开5剂 。
结果如何?患者用药以后 , 鼻涕减少 , 色淡了 , 而且夜里鼻塞之感大大缓解 。
这时候 , 原方稍作加减 , 继续投用 , 最终患者诸证悉平 , 夜里睡眠正常 , 持续一年的鼻塞之苦 , 宣告解除 。
这里头是怎么一番道理呢?
方才我说了 , 很多时候 , 鼻子不通气 , 就要考虑气虚 。
为什么呀?因为鼻子 , 那是肺之所系 。 肺 , 主气 , 是生成宗气、输布气血的动力源 。 如果一个人气虚 , 那你说 , 他的肺窍能正常开启吗?肯定不能 。 这就好比你没有力气 , 无法把门推开 , 一样 。
你看上文医案里的患者 , 他脉象细 , 舌淡苔白 , 容易感冒 , 面色白 , 这一看就知道 , 是脾肺气虚 , 对不对?鼻涕色白 , 说明没有热象 。
脾主运化 , 肺主输布 。 脾肺气虚 , 则津液运化输布失常 。 于是 , 就有了痰 , 堵在鼻窍 , 就形成了大鼻涕 。
同时 , 因为脾肺气虚 , 患者体表的卫气就不足 。 卫气不足 , 他当然容易感冒 。 一旦感冒 , 肺气更为不利 , 所以肺窍更是不通畅、流鼻涕了 。

这个时候怎么办?关键在于补脾肺之气 。 同时 , 开通鼻窍 。
你来看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黄芪25克 , 白术、升麻、红花、防风各10克 , 苍耳子、辛夷、白芷、泽泻各12克 , 茯苓、麦冬各15克 , 一共开5剂 。
这里 , 黄芪、白术、防风 , 取玉屏风散之意 , 健脾肺之气 。 升麻 , 提升中气 。
茯苓、泽泻 , 配合白术和黄芪来健脾 。

在这个基础上 , 用苍耳子、辛夷和白芷三味药来开通鼻窍 。 这是取苍耳子散的意思 。
红花活血化瘀 , 辅助开窍 。 麦冬 , 养阴 , 可以制衡诸药的辛燥之性 。
所以说 , 这是非常不错的用方经验 。 它是玉屏风散和苍耳子散的联合应用 。
生活中 , 鼻子不通气 , 证属脾肺气虚的人 , 有很多 。 文老师觉得 , 我们有必要从脾肺气虚的角度 , 来思考一下它的病因 。 医案里这个症状 , 很普遍 。 有类似困扰的人 , 应该主动到中医院看看 , 争取规范用药 , 早日治疗 。 尤其是平素爱感冒 , 一感冒就鼻子不通气 , 症状持续好久而不见改善的人 , 更要多加留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