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人补气瘦人补血不是任何人都适合 存在虚不受补

今天分享一篇【胖人补气瘦人补血不是任何人都适合 存在虚不受补】希望大家喜欢,下面跟着小编一起阅读这一篇百科内容吧,看完之后记得点赞分享出去给朋友们看哦!
生活中,大家会发现有两种人,一种是每天吃得很多,但就是不长肉;另一种是吃得不多,体重却一直在长,常被调侃“喝水都长肉” 。是什么原因导致胖瘦的体质差异呢?从中医角度讲,这两类人可能都是因为“虚” 。下面跟随小编了解一下吧!
中医认为,气是人的动力,气足就可以把体内的脂肪垃圾给排泄掉,达到减重的效果;血不足就阴虚,阴虚就会导致火旺,火旺就会加快体内脂肪垃圾的代谢,同时也会把一些营养成分消耗掉 。肥胖的人普遍“好静”,有着“能躺着不坐着,能坐着不站着,能站着不走着,能走着不跑着”的生活习惯,容易出现倦怠乏力、动则汗出喘息等,这些症状均符合中医气虚证的范畴,由此可见肥胖的人多气虚 。而历代医家都认为肥胖之人多痰湿,例如宋代的杨仁斋就曾指出“肥人气虚生寒,寒生湿,湿生痰……故肥人多寒湿 。”元代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也提到“肥人多痰湿”的观点,认为“凡肥人沉困怠惰是湿”“凡肥人沉困怠惰是气虚”,认为肥胖、痰湿和气虚密切相关 。
肥胖的人多痰湿,而痰湿又是怎么得来的呢?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 。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湿两个方面 。肥胖的人多因饮食内伤及脾胃虚弱而导致痰湿内盛;因脾胃的运化功能失健,水谷和水湿不能得以运化,水湿集聚,而脾又喜燥恶湿,一旦湿邪困脾,阻遏气机,导致脾气受损,则运化更加无力,水谷、水湿不能化精微酿成了痰湿 。痰湿与脾气虚如此恶性循环,使肥胖更加难以根治 。治病求本,所以胖人要注意健脾益气,可以适当吃一些补气的食物,如冬瓜、薏苡仁(薏米)、赤小豆、荷叶、山楂等;也可以用黄芪泡水喝,既可补气,又可以利水湿 。
痰湿体质的人如何通过饮食进行调理?
饮食对脾胃的影响是最重要的,一日三餐要规律饮食,尤其注意早饭一定要吃,食物以健脾祛湿为主,比如薏仁、赤小豆、芡实、山药、冬瓜、鲫鱼、小米等 。
痰湿体质的人平时吃饭忌"肥甘味厚",太甜的、油腻的、咸的无利于脾的运化 。最好多吃清淡的、好消化的、多样化的食物 。每餐七分饱,不要暴饮暴食 。
李子 其味甘酸,酸性能收敛 。《随息居饮食谱》:"多食生痰 。"
石榴 味酸,《日用本草》:"其汁恋膈成痰,损肺气,病人忌食 。"《医林纂要》:"多食生痰 。
柿子 《本草经疏》云:"肺经无火,因客风寒作嗽者忌之 。"《随息居饮食谱》:"凡中气虚寒,痰湿内盛,皆忌之 。"
【胖人补气瘦人补血不是任何人都适合 存在虚不受补】大枣 性温味甘,能补气养血,但易助痰湿,敛外邪,故风热感冒者忌食之 。《随息居饮食谱》:"凡温热、暑湿诸病前后,……并忌之 。"《本草经疏》:"患痰热者不宜食 。"
柚子 痰湿体质多体虚怕寒食,而柚子性寒,虽然有化痰之功,但气虚体弱之人不适宜吃 。
枇杷 性凉味甘酸,随息居饮食谱》:"多食助湿生痰,脾虚滑泄者忌之 。"痰湿体质者不宜吃 。
甲鱼 痰湿体质者多气虚、脾虚,甲鱼不适宜吃 。《本草从新》:"脾虚者大忌 。"《随息居饮食谱》:"孕妇及中虚,寒湿内盛,时邪未净者,切忌之 。"
还应少食或忌食田螺、螺蛳、鸭肉、蚌肉、牡蛎肉、梨子、山楂、甜菜、枸杞子,忌食海鲜、甜饮料、砂糖、饴糖等,应限制食盐的摄入 。
有些消瘦的人,就算吃得全面,也懂得进补,但很难长肉,且会出现面色萎黄、肌肤干涩、毛发不荣等症状,从中医临床来看,这些人大多属于血虚证的范畴 。血为阴液,血虚则阴虚,阴虚日久,易导致阴虚火旺 。肺阴亏虚,则导致津液不能向外输布,肌肉不得濡润,则形体消瘦,胃阴亏虚,腐熟水谷精微功能亢进,则可出现多食易饥、形体消瘦等症状 。简单来说,就是整体的新陈代谢呈现出一种病理性的亢进状态,这类人往往敏捷好动,有时容易精神亢奋,易患失眠、咽干口燥、口舌生疮等疾病 。所以瘦多与血虚相关,治疗原则应以补血为主,日常可以适当摄入补血的食物或药物,如龙眼肉、阿胶等;也可以晚上用热水泡脚 。
需要提醒的是,“胖人补气,瘦人补血”并不是任何时候对于任何人都适合,有时会存在虚不受补的情况,所以需辨证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