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四川|聚焦基层慢病管理,权威专家观点来了!

【来源:鲁网】
“预防慢性病 , 重点在基层 。 ”近年来 , 在国家整体布局下 , 慢性病管理已经逐渐由医院中心向基层医疗单位转变 。 国家卫健委也出台相关方案 , 明确要求依托县医院构建慢病管理中心 , 开展慢性病预防、治疗和康复工作 , 提高医疗服务连续性 。
近日 , 由中国农村卫生协会主办 , 四川省医院协会农村卫生分会承办的“健康中国 , 赋能县域”(四川站)—基层卫生人员业务素质提升公益项目在线启动 。 该项目将依托国家品牌项目 , 加大对基层人员的培训 , 提高慢性病防治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责任心和使命感 , 进一步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 积极为慢性病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
会议特邀中国农村卫生协会会长张朝阳、中国农村卫生协会副会长、四川省医院协会秘书长杨茂康、四川省医院协会农村卫生分会会长熊伟在线出席并发表致辞 , 四川省人民医院孙学春教授、四川省人民医院王文艳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冉兴无教授担任讲者 , 分别就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现状与挑战、舒张性心力衰竭再认识与干预、《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更新要点等内容进行解读与分享 。
注重室性早搏规范化治疗 , 药物选择安全性与疗效并重
室性早搏是广大基层临床上非常多见的一类心律失常 。 四川省人民医院孙学春教授在报告中介绍 , 近年来心律失常的治疗观念发生了改变 。 早期治疗只是单纯地控制心律失常 , 结果发现 , 病人的死亡率并未得到有效改善 。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 , 医学界认识到 , 必须要控制基础疾病的进展 , 同时治疗更加重视降低死亡率 , 改善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现阶段 , 临床对心律失常的处治原则包含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基础疾病的处理 , 然后是诱发因素的纠正 , 其次是心律失常的治疗 , 最后是远期预后的改善 。
室性早搏同样应遵循以上处治原则 , 其治疗措施主要包括病因治疗、诱因处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上游药物治疗和射频消融治疗 。
近年来 , 非药物治疗方法发展迅速 , 但其有局限性 , 无论从经济学、治疗效果、以及医疗资源配置上(尤其对于基层) , 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地位仍不可撼动 。
孙教授指出 , 基层在干预室性早搏时 , 存在以下几大类常见问题:
①健康教育不当 , 导致患者医源性焦虑;
②忽视心理疏导 , 导致疗效变差;
③忽视基础心脏病的处治 , 导致原有心脏病加重;
④忽视对饮食、睡眠及其他诱因的调整 。
此外 , 还有药物治疗的规范化问题 。 如过度治疗:直接对病人使用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 , 甚至直接使用胺碘酮;将ⅠC类药物应用于心衰和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等不恰当的治疗;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联用时 , 也会导致减慢心率 , 肝肾损伤等毒副作用 。
综合以上因素 , 孙学春教授特别强调 , 临床上急需能够改善症状、保护心功能、降低死亡率 , 且联用不增加副作用的药物 。 近年来 , 创新药物参松养心胶囊开展了多项循证医学研究 , 为临床治疗心律失常带来了希望 。
健康四川|聚焦基层慢病管理,权威专家观点来了!
文章图片
孙学春教授介绍 , 荟萃分析证实 ,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有效减少室性早搏发生 。 系列研究进一步表明 , 与美西律、安慰剂相比 , 参松养心胶囊减少室早同时有效缓解症状 。 对于心衰合并室性早搏 , 参松养心胶囊可有效减少室性早搏 , 并改善心功能;对于窦缓合并室早患者 , 参松养心胶囊有效减少室早的同时不增加窦缓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