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养阳,这里的“阳”指什么?跟着中医学养生“愉快一夏”

春夏养阳,这里的“阳”指什么?跟着中医学养生“愉快一夏”
文章图片
“春三月 , 此谓发陈;夏三月 , 此谓蕃秀 。 ”眼下我们迎来了夏季 , 此时此刻草木生发 , 欣欣向荣 , 环境温度在逐渐回升 。 据《黄帝内经》记载:春夏养阳 , 秋冬养阴 。 这里的“阳”指的便是阳气 , 广大市民朋友们可顺应时节 , 在这个时节注意对阳气的调护 。
对于五脏而言 , 人们常说 , 春季易养肝 , 夏季易养心 , 也因此 , 许多人在春夏会忽略对肾脏的调养 。 所谓四时养肾 , 春夏养肾同样重要 。 其实在中医五行理论中 , 肝属木 , 肾属水 , 水能生木 , 若肾阴不足 , 肝失濡养 , 则会导致肝阳偏亢 , 出现头晕头胀 , 急躁易怒等症状 , 称为“水不涵木” 。 在生理上 , 肝肾同源 , 肝藏血、肾藏精 , 肝血与肾精互生 , 肝肾两脏均藏相火 , 同源命门 , 有相互制约的关系 , 治疗时必当两者兼顾 。 心属火 , 心火下交于肾 , 以资助肾阳温煦肾阴 , 使肾水不寒 , 肾水上承于心 , 使心火不亢 , 心火于肾水上下交通 , 称为“水火互济”“心肾相交” , 从而达到阴阳平衡 。 所以在春夏季节 , 护肾同样重要 。
要注意的是 , 这个季节的特点是气温多变 , 降水明显 , 空气湿润 , 许多人会觉得精神困顿、纳食不馨、四肢沉重 , 同时由于忽冷忽热的气温 , 容易诱发呼吸道系统疾病 。 春夏之际也是传染病高发的季节 , 当前 , 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 全市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 , 但疫情反弹风险依旧存在 , 不能掉以轻心 。 对高龄老人、儿童、有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的易感人群 , 在日常生活中 , 更应注重固护肾气 , 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 通过提升自身免疫力 , 从而达到抵御外邪之效 。
起居调护
切勿贪凉 , 谨防感冒
春夏季节 , 日长夜短 , 应调整作息 , 不要熬夜 , 适宜早睡早起 , 若下午犯困 , 可在中午适当午睡 , 午睡时长以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 。
注意环境整洁 , 保持室内通风 , 定期进行室内消毒 。
根据气温变化随时增减衣物 , 切勿贪凉 。 注意早晚温差 , 室内外温差 , 有些单位已开启空调 , 体质较弱者要谨防着凉、感冒、腹泻等情况;同时应注意关键部位的保暖 , 比如双膝关节、双足、肩颈、腹部等 。 穿着方面 , 可选择宽松的衣物 , 放松头发 , 顺应肝气升发 。
进行适当锻炼 , 可到室外、公园散步 , 呼吸新鲜空气 , 接触大自然 , 同时可晒一晒大椎穴 , 大椎穴为手足三阳经及督脉之会 , 主一身之阳气 , 适当晒一晒大椎穴 。 以20分钟为宜 , 可达到补阳之效 。
饮食调护
盛夏夜的烧烤啤酒 , 浅尝辄止
要多吃含丰富蛋白质、维生素的新鲜食物 , 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
对于脾胃虚弱 , 容易拉肚子的人群 , 建议少食寒凉的瓜果 , 避免损伤脾阳 。
多饮水 , 可适当饮用绿茶、花茶 。 绿茶中富含茶多酚 , 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的功效 。 花茶可选择玫瑰花、茉莉花、菊花等具有疏肝理气、祛湿和胃之效的茶品 。
春夏时节 , 一方面 , 春天木旺 , 木通于风 , 风气内扰 , 容易造成过敏反应 。 对过敏体质或有慢性肾炎的人群 , 建议避免食用“发物” , 比如春笋、韭菜、香椿、海鲜等 , 以免诱发过敏反应、加重病情 。 与此同时 , 夏季来临 , 你是否已期待盛夏夜的烧烤啤酒了?烧烤多为重油重口、肥甘厚腻之品 , 而酒类助湿 , 多食则加重脾胃负担 , 影响运化 , 久之则助湿生痰 , 百病丛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