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习俗 15个立春习俗你知道吗

今天分享一篇【立春习俗 15个立春习俗你知道吗】希望大家喜欢 , 下面跟着小编一起阅读这一篇百科内容吧 , 看完之后记得点赞分享出去给朋友们看哦!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 , 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 。那么立春作为传统节气之一 , 都有哪些习俗呢?立春的饮食习俗以及立春的禁忌都有哪些呢今天小编的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立春的习俗吧!
目录
1、立春节气的基本介绍 2、立春节气的时间
3、立春习俗 4、立春民间习俗
5、南方立春习俗 6、立春北方习俗
7、立春饮食习俗 8、立春习俗禁忌
立春节气的基本介绍
立春 ,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 干支历的岁首 , 建寅月之始日;到达时间点在公历每年2月3-5日(农历正月初一前后) , 太阳到达黄经315°时 。
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立”是“开始”的意思 , 自秦代以来 , 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 , 春是温暖 , 鸟语花香;春是生长 , 耕耘播种 。从立春交节当日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期间 , 都被称为春天 。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 , 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重大节日 , 叫春节(到民国后被易名) 。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 , 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 。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 , 祈求丰收 。回来之后 , 要赏赐群臣 , 布德令以施惠兆民 。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 , 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
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 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在天文意义上它标志着春季的开始 。今年的立春节气从2月4日开始 , 到2月18日结束 。
对立春的理解 , 古籍《群芳谱》中这样解释的:“立 , 始建也 。春气始而建立也 。”立春期间 , 气温、日照、降雨 , 开始趋于上升、增多 。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 , 春天的序幕还没有真正地拉开 。
自秦代以来 , 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 , 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 , 春是温暖 , 鸟语花香;春是生长 , 耕耘播种 。在气候学中 , 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
时至立春 , 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 , 太阳暖了 。气温、日照、降雨 , 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 , 趋于上升或增多 。小春作物长势加快 , 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 , 应该及时浇灌追肥 , 促进生长 。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 , 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 。虽然立了春 , 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的“白雪却嫌春色晚 , 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 。这些气候特点 , 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 。
立春以后 , 由于阳气上升、万物复苏、大地解冻、气温回升等因素 , 夜晚发出一种香甜 , 清新的气味 , 取代了秋冬季节灰尘、落叶的气味 。
立春这天“阳和起蛰 , 品物皆春” , 过了立春 , 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 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古代有这样一个传说:立春快到来的时候 , 县官会带着本地的知名人士去土地里挖一个坑 , 然后把羽毛、鸡毛等轻物质放在坑里 , 等到了某个时辰 , 坑里的羽毛和鸡毛会从坑里飘上来 , 这个时刻就是立春时辰 , 开始放鞭炮庆祝 , 预祝明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 , 始建也 。春气始而建立也 。”立春期间 , 气温、日照、降雨 , 开始趋于上升、增多 。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 。
立春后气温回升 , 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 。立春节气 , 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减弱 , 隆冬气候已快要结束 。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化 , 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 , 大风降温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气 。但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 , 偏南风频数增加 , 并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 。
立春节气的时间
立春日位于公历每年2月3-5日之间 。而在夏历(农历)上 , 立春的日期并不固定 , 大概在每年正月初一前后;此因农历是一种阴阳历 , 日期以月相变化来定 , 不像节气那样与地球环绕太阳运动有关 。
以公历2014年为例 , 立春在夏历(农历)正月初五6:03 , 该时太阳位于黄经315° 。
计算公式:[Y*D+C]-L
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3.87取整数减闰年数 。21世纪C值=3.87 , 22世纪C值=4.15 。
举例说明:2058年立春日期的计算步骤[58×.0.2422+3.87]-[(58-1)/4]=17-14=3 , 则2月3日立
立春是一个时间点 , 也可以是一个时间段 。中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 , 二候蜇虫始振 , 三候鱼陟负冰” , 说的是东风送暖 , 大地开始解冻 。立春五日后 , 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 , 再过五日 , 河里的冰开始溶化 , 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 , 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 , 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
在古代 , 正月初一叫元旦;立春叫春节 。立春节和正月初一元旦在民国以前皆是重大节日 。今天意思差不多的“岁”和“年”在古代有严格区别 。古人视立春为“岁始” , 过“岁节” , 往往比过“年节”的声势还大 。从周代到清末 , 都以立春为一岁的大典 , 民间有“立春大过年”的谚语 。
在“立春”这一天 , 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 , 至少在3000年前 , 就已经出现 。当时 , 祭祀的句芒亦称芒神 , 是主管农事的春神 。据文献记载 , 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 , 大致如下:立春前三日 , 天子开始斋戒 , 到了立春日 , 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 , 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 , 祈求丰收 。那么 , 为什么要到东郊去迎春呢?这是因为迎春活动祭拜的句芒神 , 居住在东方 。
到了唐代 , 在春节那天 , 从皇家到民间都要举行多种活动 , 皇帝会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郊祀“迎春” , 以祈求丰收 。唐代诗人沈佺期《奉和立春游苑迎春》中所谓“东郊暂转迎春仗 , 上苑初飞行庆杯” , 说的就是这种风俗 。
后来 , 迎春活动的地点就不止是在东郊了 。比如宋代的《梦粱录》中就记载 , “立春日 , 宰臣以下 , 入朝称贺 。”这就证明 , 迎春活动已经从郊野进入宫廷 , 成为官吏之间的互拜 。
到了清代 , 迎春仪式更演变为社会瞩目、全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 。据《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立春先一日 , 顺天府官员 , 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 。立春日 , 礼部呈进春山宝座 , 顺天府呈进春牛图 , 礼毕回署 , 引春牛而击之 , 曰打春 。”清人所着的《清嘉录》则指出 , 立春祀神祭祖的典仪 , 虽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岁朝 , 但要高于冬至的规模
1912年 , 清朝被推翻 , 历法数序纪时的皇帝年号纪年被废除 , 孙中山宣布使用公历 , 把1月1日定为元旦 , 并没有动“春节” 。因为春节的存在对农业生产相当重要 , 有标志性意义 。但后来袁世凯改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如此 , 因为“春节”移植给以前的元旦 , 持续了两千多年的立春节庆活动逐步消失 , 立春变身为普通的节气 。
农历大致采用十九年七闰的办法 , 平年12个月 , 闰年13个月;一年中哪个月大 , 哪个月小 , 年年不同 , 由计算决定 。平年全年353~355天 , 闰年全年383~385天 。如此便能很好地理解“无头春”(无春年)、“两头春”(双春年)现象:即二十四节气一年轮回约365天 , 当农历为平年时天数便少于节气轮回 , 且该农历年开始前不久就是立春时就会出现“无头春”;当农历为闰年时天数大于节气轮回就会出现“两头春” 。
立春习俗
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 , 事先必须做好准备 , 进行预演 , 俗称演春 。
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 , 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 。迎春设春官 , 该职由乞丐担任 , 或者由娼妓充当 , 并预告立春之时 。过去在每年的皇历上都有芒神、春牛图 , 清末《点石斋画报》上的“龟子报春”、“铜鼓驱疫” , 都是当时过立春节日的重要活动 。
祭祖
在许多地区 , 立春要祭祀祖先 。如广东《新安县志》载:“民间以是日有事于祖祠” 。
在立春时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较特殊 。河南《汝阳县志》载:”设春宴 , 啖春饼 , 荐卜、梨 。”
临颖县志把立春祭祀称为”咬春” 。
咬春
立春时还有自己的食品 , 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 , 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 , 街市上都有不少叫卖春卷的小贩 。此处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过去认为咬春就是吃萝卜 , 其实也包括吃春饼;二是所谓讨春就是迎春之意 。为什么要吃萝卜呢?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 。其实咬春并不限于此 , 除解困外 , 主要是通气 , 使人保持青春不老 。五辛盘是由五种辛辣食物组成 , 用葱、蒜、椒、姜、芥等调和而成 , 作为就餐的调味品 。
立春后 , 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 , 喜欢外出游春 , 俗称出城探春、踏春 , 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
句芒神
句芒为春神 , 即草木神和生命神 。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 , 执规矩 , 主春事 。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 , 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 。清人让廉撰写的《京都风俗志》中说:“立春之仪前一日……迎春牛芒神入府署中 , 搭芦棚二 , 东西各南向 , 东设芒神 , 西设春牛 , 形象彩色 , 皆按千支 , 准令男女纵观 , 至立春时……众役打焚 , 故谓之打春 。”然后 , 人们将春牛的碎片抢回家 , 视为吉祥 。
浙江地区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举 。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 , 同时又祭太岁 。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秧歌、打牛等活动 。从乡村抬进城后 , 人们夹道聚观 , 争掷五谷 , 谓之看迎春 。山东迎春祭句芒时 , 根据句芒的服饰预告当年的气候状况:戴帽则示春暖 , 光头则示春寒 , 穿鞋则示春雨多 , 赤脚则示春雨少 。其他地区则贴”春风得意”等年画 。广州地区则在立春前后 , 击鼓驱疫 , 祈求平安 。
鞭春牛
鞭春牛 , 又称鞭土牛 , 起源较早 , 后来一直保存下来 , 但改在春天 , 盛行于唐、宋两代 , 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 , 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 。鞭春牛的意义 , 不限于送寒气 , 促春耕 , 也有一定的巫术意义 。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 , 人们争抢春牛土 , 谓之抢春 , 以抢得牛头为吉利 。塑制春牛时 , 往往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 , 当牛被打烂时 , 五谷就流了出来 。人们欢笑着拾起谷粒放回自己的仓中 , 预示仓满粮足 。另外还有采茶祭春牛活动 , 湖北地区还举行龟子报春活动 。现如今 , 在一些农村仍有“鞭春牛”的风俗 。
浙江地区迎春牛有其特点 。迎春牛时 , 依次向春牛叩头 。拜毕 , 百姓一拥而上 , 将春牛弄碎 , 抢春牛泥土回家 , 撒在牛栏内 。由此看出 , 鞭春牛还是一种繁殖巫术 , 即经过迎春的春牛土 , 撒在牛栏内就可以促进牛的繁殖 。
立春时节 , 民间艺人还要制作许多小泥牛 , 称为“春牛” , 送往各家 , 谓之“送春” 。也有的地方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 。黄色代表土地 , 春牛代表农事 , 俗称《春牛图》 。后来人们根据历象推算当年立春的时间 , 在春牛图上表示出来 , 帮助农民了解立春的早晚 。
躲春
在传统民俗学上 , 到了立春这一天就该躲春 。因为立春这天气候开始交接 , 新的气场会对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响 , 更甚者会影响一年的运气 , 所以躲春的习俗就出现了 。在民间 , 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风俗与忌讳 , 也就延伸出各式各样的躲春方法与习俗 。传统留下来的习俗 , 每到立春这一天不能有口舌之争、必须要和和睦睦、心平气和地迎接这一天 。更有一些地方习俗里面 , 躲春这一天不宜搬迁、看望病重患者及参加丧事等 , 以免招惹晦气 , 影响一整年的运气 。
“躲春”其实就是“躲太岁” , 多数是当年犯太岁之人需要躲春 。比如2015年立春这一天上午11点59分 , 正式进入乙未羊年 , 以神话色彩来讲 , 就是2014马年太岁星君章词大将军正式卸任 , 以及2015羊年太岁星君杨仙大将军正式上任的交替时间 。民俗认为 , 比如羊年生肖属羊、牛、鼠、狗等犯太岁之人 , 就是必需“躲春”之列 , 就是为了躲开与羊年太岁正面的冲突 , 缓和与太岁星君的关系 , 于是年运更有利 。
燂春
这种立春跨火堆的传统仪式 , 即是“燂春” 。“燂春”是华夏民族十分古老的习俗 , 据史料记载 , 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在民间盛行 。因立春之日阳气将出地面 , 燃放爆竹 , 焚烧樟树枝可祛退阴气 , 宣达阳气 , 助阳气生发 , 有驱邪迎祥之意 , 而孩童跨火 , 则更蕴含着平安成长的美好祝愿 。“燂春”仪式结束后 , 孩子们会吃“春茶” , “春茶”是用红豆、红枣、桂圆、陈皮、桂花、红糖等6种配料烧煮而成的 。按照民间的习俗 , 过了立春 , 孩子又长了一岁 , 而吃了“春茶” , 在新的一年里 , 不仅祈盼生活红红火火 , 而且也能护佑孩子们健康成长 , 平安吉祥 。
祭拜太岁
台湾道教总庙·玄义宫指出:原本南北朝有六十位甲子神 , 因为太岁与甲子之间关系密切 , 大概在明朝晚期到清代初期 , 六十甲子神就被六十位太岁所取代 , 成了现在各地有安奉太岁的庙宇里面的六十太岁 。
太岁文化自古以来便与八字论命、风水、生肖相融合 。如宋代《渊海子平》记载:太岁乃年中之天子 , 故不可犯 , 犯之则凶 。明代《三命通会》说:“真太岁 , 又名转趾煞 , 要大运日主与太岁相和相顺 , 其年则吉;若值刑冲破害 , 与太岁相战克则凶 。”与太岁相顺则吉 , 相逆则凶 。又说“夫太岁者 , 乃一岁之主宰 , 诸神之领袖 。太岁当头有灾祸 , 刑冲破害鬼推磨 , 流年若还逢忌神 , 头破血流难躲过 。”清末民初的命算大家袁树珊说:“夫太岁 , 至尊 , 非煞也” 。在江南也有安奉太岁之俗 , 主要为改善家中风水 。俗话说“太岁头上不动土”多见于风水学等书籍上 。由于汉人对太岁降祸的畏惧 , 当太岁运行到某个生肖的位置 , 属该生肖及其相对生肖者 , 唯恐触怒太岁于己不利 , 便于当年祭拜太岁神 , 以祈福消灾 , 此活动便称为安太岁 。
官方在每年立春日会在迎春礼的时候祭祀春神、春牛、芒神和太岁 。民间重视立春也会祭拜太岁 , 如浙江地区在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 , 同时又祭太岁 。太岁为值岁之神 , 坐守当年 , 主管当年之休咎 , 因此民间也多祭之 。八字风水等术数领域也认为要在立春日拜太岁 , 每年媒体多有报道 。当然 , 民间也会在正月初一过年、初八、十五等时候祭拜太岁 。
占气
立春是二十节气之首 , 春秋时期已经形成了占气的信仰 。孔颍达疏:”凡春秋分 , 冬夏至 , 立春立夏为启 , 立秋立冬为闭 , 用此八节之日 , 必登观台 , 书其所见云物气色 。若有云物变异 , 则是岁之妖祥既见 , 其事后必有验 , 书之者 , 为豫备故也 。”由此可见 , 春秋时期在立春的民俗节气 , 登高观云、占卜测算巳经作为一种风俗开始形成 。
民间是以立春日和时辰为一年农事之始 , 俗以为立春宜晴不宜阴 。如当日晴则代表未来的一年之内是大丰收之年 , 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如果是阴天或下雨 , 则代表未来的一年内不太顺利 , 农作物不会有好的收成 , 因此民间有“晴则诸事吉 , 阴乃万事愁”的说法 。这本是来自于民间的一种俗语 。
此外 , 中国古代还有一种从立春日预测新一年农业收成的办法 。古籍中“占立春吉凶”的歌诀:“富贵在神天 , 十年紧相连 , 但看立春日 , 甲乙是丰年 , 丙丁偏大旱 , 戊己好收田 , 庚辛人马勤 , 壬癸水逢天 。”意思是说 , 从立春日当日的日柱天干 , 就可看出这一年农业收成的好坏 。在传统的农耕社会 , 农业收成的好坏 , 就决定了这一年的吉凶 。具体来说:如果立春日的日柱天干是甲木、乙木的话 , 这一年就是丰收年;而如果是丙火、丁火的话 , 就可能会大旱;如果是戊土、己土的话 , 也有好收成;如果是庚金、辛金的话 , 也是丰收年 , 人马都不得清闲;但如果是壬水、癸水的话 , 就有可能遭遇大水灾 。
游春、报春
迎春报喜后开始游春 , 各村各社的锣鼓队和仪仗队走在前边 , 由四人或八人抬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后边 。边走边舞 , 锣鼓喧天 , 鞭炮齐鸣 。游行的队伍浩浩荡荡 , 十分壮观 。游遍周围村庄 , 大街小巷 。
游春的队伍进入春场(检阅场地)后 , 绕场游两圈 , 然后各自列队站在安排的场地上 。此时 , 恭请知县老爷入春棚安坐 , 举行报春仪式 。按传统的风俗 , 设有报春台 , 身着奇装异服的报子 , 手执红黄各色彩旗 , 上场第一报——“风调雨顺” , 群众同声呼应;第二报——“五谷丰登” , 群众亦同声呼应;第三报——“国泰民安” , 群众再同声呼应 。每来报者均有赏 。
春社
春社是古时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 。周代为甲日 , 后多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 。《礼·明堂位》:“是故夏礿、秋尝、冬丞、春社、秋省 , 而遂大蜡 , 天子之祭也 。”汉以前只有春社 , 汉以后始有春、秋二社 , 约在春分、秋分前后举行 。社日以祭神为主 , 并兼有乡邻聚会的意思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社日 , 四邻并结综会社 , 牲醪 , 为屋于树下 , 先祭神 , 然后飨其昨 。”唐代诗人王驾《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 , 家家扶得醉人归 。”可见古人对祭祀社神十分重视 , 以后成为风俗流传后代 , 成为一种祭祀活动 , 意为大地繁衍万物 , 祷告祭祀 , 以祈求六畜兴旺 , 五谷丰登 。
贴宜春字画
春天到了 , 给门壁上张贴宜春字画 , 这种风俗在唐代长安就有 。据记载:立春日 , 唐代长安人常在门上张贴迎春祝吉的字画 , 字称“宜春字” , 画称“宜春画” 。如“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开”等内容 。还有人给门楣上张贴一段祝愿之词 , 表示迎春的志愿 。如果会绘画的人 , 常给门楣上画一幅《腊梅图》 。
戴春鸡
戴春鸡是陕西铜川一带人民的古老风俗 。每年立春日 , 母亲用布制作一个约3厘米长的公鸡 , 缝在小孩帽子的顶端 , 表示祝愿“春吉(鸡)”立春日 , 妇女用线穿豆挂于牛角 , 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 , 认为这样做 , 可以使幼儿免患麻疹 。前者称为“禳儿疹” , 后者称为“散疹” 。
佩燕子
佩燕子是长安、关中一带人民的古俗 。每年立春日 , 人们喜欢在胸前佩戴用彩绸剪成的“燕子” , 这种风俗起自唐代 , 现在仍然在农村中流行 。因为燕子是报春的使者 , 也是幸福吉利的象征 。所以许多富有人家 , 都在自己厅房正中或房檐下 , 修建燕子窝 , 只要你能在庭房檩条下或房檐的墙壁上 , 搭上一小页垫板 , 上写“春燕来朝”四字 , 燕子就可自己建筑起窝来 。燕子是候鸟 , 春天飞到北方 , 秋天飞到南方 。“不吃你家谷子 , 不吃你家糜子 , 只在你家抱一窝儿子 。”所以向阳人家都喜欢在自己院落房舍里 , 招惹燕子繁殖生息 。每年立春这天 , 人们都喜欢佩戴“燕子” , 特别是小孩 , 父母早就给他(她)们准备好了 , 他们戴在胸前 , 手之舞之 , 足之蹈之 , 兴高采烈 , 雀跃有余 。
吊春穗
吊春穗是一种传统的习俗 , 流传在陕西澄城一带 。每年立春日 , 妇女用各色布绺编成布穗 , 或用彩色线缠成各种形态的“麦穗” 。然后吊在小孩或青年人的身上 , 也可挂在牲口如驴、马、牛的身上 , 藉以祝福来年风调雨顺 , 五谷丰收 。
单贴在墙壁上 , 用来镇压驱杀毒蝎 。如写:“谷雨三月中 , 天师到门庭 。手执七星剑 , 斩杀蝎子精 。”白水县人民于谷雨节也有类似的活动 , 如在黄表上写:“谷雨日 , 谷雨晨 , 奉请谷雨大将军 。茶三盏 , 酒三巡 , 蝎子立刻化为尘 。”用以驱除毒蝎 。陕西西乡一带人民 , 每年在谷雨日天刚亮时 , 用柳枝鞭打四壁 , 以禳除毒蝎 。
立春民间习俗
古人将立春定为24个节气之首 。立春之日 , 晚上七点时仰望星空 , 可见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东北 , 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 , 古人称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 。
立春的“立”表示开始 , “春”表示季节 , 故立春有春之节气已开始之意 。农谚有“春打六九头”、“几时霜降几时冬 , 四十五天就打春”之语 , 从冬至开始入九“五九”四十五天 , 因而立春正好是“六九”的开始 。
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有了 , 那时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令 , 到了《礼记·月令》一书和西汉刘安所着的《淮南子·天文训》中 , 才有24个节气的记载 。
在汉代前历法曾多次变革 , 那时曾将24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 , 意思春天从此开始 。这种叫法曾延续了两千多年 , 直到1913年 , 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下了一个文件 , 明确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 。此后立春日 , 仅作为24个节气之一存在并传承至今 。
立春亦称“打春”、“咬春” , 又叫“报春” 。这个节令与众多节令一样有众多民俗 , 有迎春行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 , 有打春的“打牛”和咬春吃春饼、春盘、咬萝卜之习俗等 。
自周代起立春日迎春 , 是先民于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 , 也是历代帝王和庶民都要参加的迎春庆贺礼仪 。
在周代立春时 , 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 , 祈求丰收 , 回宫后要赏赐群臣 , 布德和令以施惠兆民 。到东汉时正式产生了迎春礼俗和民间的服饰饮食习俗 。在唐宋代时立春日 , 宰臣以下都入朝称贺 。
到明清两代时 , 是立春文化的盛行时期 , 清代称立春的贺节习俗为“拜春” , 其迎春的礼仪形式称为”行春” 。在这些迎春活动中“服饰”与“打牛”是很重要的习俗之
明清时京兆尹和各府衙官员 , 都必须将官服穿戴整齐 , 去“东郊”的东直门外五里的“春场”去迎春 , 即按规定的仪仗 , 制作的春牛芒神、柳鞭等举行迎春礼仪 , 然后进宫朝贺并接受赏赐 。
打牛仪式是由县府执行 , 在旧县志上有详细描述:“立春前有司迎句芒神于东郊 , 里市各扮故事表演 , 曰庆丰年 。民之男女携儿女看春 , 俟土牛过 , 各以豆麻撒之 , 谓散痘消疹 。
立春日祀芒神(指传统中统管农事的地神 , 亦称春天之神)圣 , 鞭土牛(用泥土塑造的一个牛状物 , 亦称春牛)毕 , 民争土块归置牲圈取畜养蓄息地 。是日喜晴厌雨 , 歌曰:但得立春晴一日 , 农夫不用力耕田 。”说的是 , 打牛的前一天 , 先把土牛放在县城东门外前 , 称为“立牛” , 其旁要立一个携带农具挥鞭吆牛的假人做“耕夫” , 以此表示春令的到来 , 农事宜提前准备 。那“耕夫”如站在牛前 , 表示春令早来应早些备耕;“耕夫”立在牛后 , 则表示春令迟到;若人牛并行 , 则春令适中 。
立春日当天 , 各官府要奉上肉果食品于芒神土牛前 , 于正午时举行隆重的”打牛”仪式 , 吏民击鼓 , 由官员执红绿鞭或柳枝鞭打土牛三下 , 然后交给下属吏与农民轮流鞭打 , 把土牛打得越碎越好 , 以示人们对春天的热爱 。
随后 , 人们欢笑着抢土牛的土块带回家入牲圈 , 象征槽头兴旺 。据说当天如天晴 , 万民高兴;若天明遇雨 , 则表示晦气不利 , 预示这一年年景将不佳 。
民间迎春活动亦很热闹 。立春日时 , 四合院与农家院里要高挂“春幡” , 各家门框上都要贴上用红纸书写的对联 , 如“一门欢笑春风暖”、“四季祥和淑景新” , 或“瑞雪丰年 , 八方献瑞”、“春风得意 , 六合同春”等联语 , 院内屋内墙上也贴满“迎春”、“宜春”以及“福”字 , 使院里一片红彤彤的景色 , 显得春意浓浓 , 也象征着吉祥 。
大人孩子要换上洁净的新装 , 妇女们脸上抹上胭粉 , 头上插上写着春字福字的红绒花 , 或用彩色绫罗 , 剪出象征春天已到的春燕花鸟等簪在发髻上 , 也有的用红纸剪刻个雄鸡形状贴在屋门上 , 因鸡与“吉”谐音 , 有吉祥如意之意 。
“剪绮裁红妙春色 , 宫梅殿柳识天情 。瑶筐彩燕先呈瑞 , 金缕晨鸡未学鸣 。”这首古诗正写出春色满院 , 欢乐迎春的情景 。
另外 , 有些村镇立春日举办“迎春会” , 常找个十多岁的少年化装成一个官老爷 , 身穿纸宫服 , 衣戴纸帽 , 脚蹬纸靴 , 骑着个牛 , 前往祭祀坛 , 带领百姓祈祷保佑风调雨顺 , 五谷丰登 , 沿途敲锣打鼓 , 放鞭炮以迎春天到来 。
旧京时还有农家找一男童 , 穿青衣戴青帽 , 站在田野中 , 然后众农家敲着锣鼓 , 从田野里将小孩拜迎回来 , 叫做“迎春” 。至今也有农家写些“迎春接福”或“春到家兴旺”等红条幅贴在墙上 , 并摆上果品或春盘 , 恭候春的到来 。因这些迎春礼仪 , 装饰及服饰及打牛等活动 , 故立春也称为“打春” 。
立春又叫做“报春” 。现在农村中仍有这个古老的习俗 , 即由一个人手敲着小锣鼓 , 唱着迎春的赞词 , 挨家挨户送上一张春牛图 。在这红纸印的春牛图上 , 印有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和人 , 牵着牛耕地 , 人们称其为“春帖子” 。这送春牛图 , 其意在催促提醒人们 , 一年之计在于春 , 要抓紧农时 , 莫误大好春光 。这种送春牛图之俗 , 在《燕京岁时记》中有记载:“立春日 , 礼部呈进春山宝座 , 顺天府呈进春牛图 , 礼毕回署 。”
在老北京时的民间居室墙上 , 也常贴着春牛图及24节气文图并茂的年画 。可见报春之俗在皇宫与城乡自古就很盛行 。
咬春是指立春日吃春盘、吃春饼、吃春卷、嚼萝卜之俗 , 一个“咬”字道出节令的众多食俗 。
春盘春饼是用蔬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或自食 , 称为春盘 。杜甫《立春》诗曰:“春日春盘细生菜 , 忽忆两京梅发时” 。周密《武林旧事》载:“后苑办造春盘供进 , 及分赐贵邸宰臣巨珰 , 翠柳红丝 , 金鸡玉燕 , 备极精巧 , 每盘值万钱 。”
春盘晋代已有 , 那时称“五辛盘” 。五辛广义讲是指五种辛辣(葱、蒜、椒、姜、芥)蔬菜做的五辛盘 , 服食五辛可杀菌驱寒 。那时是将春饼与菜同置于一个盘内 。
到唐宋时吃春盘春饼之风盛行 , 皇帝以春酒春饼赐予百官近臣 , 宋人陈元靓撰《岁时广记》称:“立春前一日 , 大内出春饼 , 并以酒赐近臣 。”当时的春盘极为讲究、精致 。至清代时 , 皇帝也以春饼春盘赏赐丹臣近侍 , 受赐者感涕不尽 。
这种吃春盘春饼之俗 , 传向民间 , 更以食饼制菜并相互馈赠为乐 。清代的《北平风俗类征·岁时》载:立春 , 富家食春饼 , 备酱熏及炉烧盐腌各肉 , 并各色炒菜 , 如菠菜、韭菜、豆芽菜、干粉、鸡蛋等 , 且以面粉烙薄饼卷而食之 。这正是清末民国时期老北京人家吃春饼应景咬春之节俗 , 至今北京仍传承着此食俗 , 俗话有“打春吃春饼”之语 。
说到春饼 , 过去讲究的人家到锅饼铺去买 。听老人们讲 , 民国初时北京西单报子街有一家叫“宝元斋”的蒸锅铺 , 那儿烙的春饼 , 质料地道 , 手艺精湛 , 在京城堪称首屈一指 , 买回家稍加热 , 夹上羊角葱丝 , 抹上六必居的甜面酱 , 夹上“合子菜” , 来碗小米粥一吃 , 那才是一顿节令美食 。
如今吃春饼随时可在家庭中自制 , 可用温水烫面烙制或蒸制 , 形状可大如团扇 , 小如碗碟大小 , 一公斤面粉约可烙出十六合 , 两页为一合 。烙时每张饼上的一面抹些香油 , 吃时则很容易揭开 。
菜俗称“和菜”(即古称春盘) , 除必备有葱丝甜面酱外 , 其他菜可据一家人爱好可多可少 , 生熟兼有 , 荤素齐全 。其中热菜应必有炒粉丝豆芽、摊黄菜(鸡蛋)、炒韭菜 , 有豆腐干则最好 。
食春盘春饼 , 老北京最讲究一定要卷成筒状 , 从头吃到尾 , 俗语叫“有头有尾” 。立春日 , 阖家围桌食之其乐无穷 。
炸春卷 , 亦是古代装春盘内的传统节令食品 。《岁时广记》云:“京师富贵人家造面蚕 , 以肉或素做馅……名曰探官蚕 。又因立春日做此 , 故又称探春蚕” 。
后来蚕字音谐转化为卷 , 即当今常吃的“春卷” 。古时常用椿树的嫩芽为馅 , 元代用羊肉为馅 , 现今则多以猪肉、豆芽、韭菜、韭黄等为馅 , 外焦内香 , 是很好的春令食品 。
咬春之俗还有嚼吃萝卜 。《燕京岁时记》中云:“是日 , 富家多食春饼 , 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 , 曰‘咬春’ 。谓可以却春困也 。”
萝卜古代时称芦菔 , 苏东坡有诗云:“芦菔根尚含晓露 , 秋来霜雪满东园 , 芦菔生儿芥有孙 。”旧时药典认为 , 萝卜根叶皆可生、熟、当菜当饭而食 , 有很大的药用价值 。
常食萝卜不但可解春困 , 还可有助于软化血管 , 降血脂稳血压 , 可解酒、理气等 , 具有营养、健身、祛病之功 。这也是古人提倡在立春时众人嚼吃萝卜的本来用意吧 。
北方人多爱吃生萝卜 , 尤以心里美和小红萝卜为最佳 。旧京时以南苑大红门的萝卜最受欢迎 , 俗有“大红门的萝卜叫京门”之俗语 。
老北京时卖萝卜的小贩和农民常挑担或推着挑子车串胡同叫卖:“水萝卜哎 , 又脆又甜哟!”主妇们出院门挑好萝卜后 , 小贩用小块刀先嘎巴一刀将“心里美”一刀去顶 , 再飞快几刀旋开萝卜皮 , 不切断再将红萝卜芯按方样儿横竖几刀切成方形条状 , 整个萝卜被切成好像一朵盛开的红牡丹花 , 非常好看 。当拿回家全家掰开嘎巴、嘎巴咬着吃 , 那可真是又脆又甜又有点辣的极水灵的好春令食品 。
南方立春习俗
立春到 , 北方流行吃春饼 , 那么南方立春吃什么呢?立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 , 有“咬春”的习俗 , 那么南方立春吃什么呢?下面小编盘点南方立春的食物 。
南方立春吃什么?
1、春卷
立春 , 寓意着春季的开始 , 在民间立春有“咬春”的说法 , 北方要吃春饼 , 南方流行吃春卷 。春卷 , 最初就包裹成春茧的样式 , 后因苏东坡有“春到人间一卷之”的诗句 , 所以就叫其春卷 。
春卷历史悠久 , 由古代的春饼演化而来 。据古书陈元靓的《岁时广记》中记载:“在春日 , 食春饼 , 生菜 , 号春盘 。”清代的《燕京岁时记》也有:“打春 , 是日富家多食春饼 。”可见春日做春饼 , 食春饼的民俗风情由来已久 。现在有关春卷的谚语很多 , 如“一卷不成春” , “隆盛堂的春卷—里外不是人”等等 , 春的意思在这里就是春天 , 有迎春喜庆之吉兆 。
立春的早上不论男女老少都要吃一根春卷 。吃春卷又叫“咬春” , 据说可以咬住“春天” , 后又引伸出咬住“青春”使青春永驻的含义 。所以市民不妨在“立春”这一天多吃些春卷 。
春卷分饼和菜两部分 , 卷菜的饼一定要是新鲜做得的烫面薄饼 , 讲究圆、薄、滑 。擀好的饼一定要再上面轻轻抹一层油 , 为的是不让饼和饼之间粘连 , 同时吃起来口感也较为爽滑 , 配着卷在里面咯吱咯吱作响的蔬菜 , 一软一硬 , 口味一流 。说完了饼 , 我们再来看看春卷里的菜 。
立春吃春卷的包含了迎接新春的意思 , 这迎接新春就是通过卷在里面的各种各样的春季新鲜蔬菜来表现的 。将新鲜摘好洗净的豆芽、菠菜、韭菜等炒熟 , 再加入还热乎的炒鸡蛋和酱肉通通码放在薄如纸的饼上 , 用筷子一卷 , 直接放入嘴里用力一咬!
在这一天大家吃春卷 , 最主要是图个喜庆 , 除了表示迎接新春的意思以外 , 还因为春卷里面通常包含了大量春天新鲜的蔬菜 , 因此营养价值非常高 。因为立春一般在农历正月前后 , 和春节相隔很近 。现在 , 春卷不仅是立春节气的必备食品 , 也成了春节期间待客的时令佳品 。
2、生菜
立春日吃生菜是我国古代就有的一种风习 。晋唐人的许多笔记都说:“立春日食芦菔、春饼、生菜 , 号春盘 。”芦菔即萝卜 , 春饼就是薄饼 , 生菜是春天初生的野菜 。现在一般是北方生吃水红萝卜、南方生吃生菜 。据说“咬春”可以令人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 。
生菜算是中西方人通吃的一种蔬菜了 , 它一年四季都可以成熟 , 但是春天吃是最好的 , 既应季蔬菜 , 口感上也是最嫩的 。生菜属于莴苣类的蔬菜 , 含有莴苣素 , 莴苣素具有镇定、降火的功效 。
生菜的含水量很高 , 营养非常丰富 , 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低脂、高维生素 。生菜中富含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E等 , 此外富含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矿物质 。多吃生菜 , 对于人的消化系统大有裨益 。
生菜可以促进胃肠道的血液循环 , 对于脂肪、蛋白质等物质 , 生菜能够起到帮助消化的作用 。另外 , 生菜对于胆汁的形成也有促进作用 , 并且可以为血液消毒 。最近有研究表明 , 生菜(结球)中含有的一种物质可以有效抑制一些脏器的癌变 , 包括胃、肝、大肠等重要脏器 。
生菜应该怎样吃?生菜生吃蘸酱和清炒是最常见的吃法 。其实比起生吃来 , 用少许油炒过的生菜 , 营养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
立春北方习俗
立春日:北京“鞭春”“咬春”迎春到
在位于金宝街的丽晶酒店门前 , 东城区居民们推选出的“春信子”与打扮得漂亮喜庆的小牛童和春姑娘一起挥鞭打牛 , 共同为地区百姓祈福 , 迎接春天的气息 。
活动由着名民俗专家王作楫主持 , 在他的指挥下 , 来自东城区的领导和“春信子”与春姑娘各挥三鞭打春牛:一打风调雨顺 , 二打国泰民安 , 三打五谷丰登 。鞭牛过后 , 由小牛童将牛肚子里的20袋装满红豆、薏米、玉米、小米、江米、紫米等六种杂粮的袋子掏出 , 分发给现场居民和嘉宾 , 寓意丰收、和谐 。
鞭春牛活动结束后 , 别开生面的“咬春”仪式在金宝汇商厦开始了 。立春日吃春饼称为“咬春” 。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 , 既为防病 , 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 。嘉宾与居民代表共同吃春饼 , 一个“咬”字 , 是心情 , 更是心底埋下的吃得了苦的一种韧劲儿 , 咬出的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风俗 。
据主办者介绍 , 立春日鞭打春牛民俗活动中同时融入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风车制作特色 , 很受社区居民欢迎 , 许多年轻人和外国友人也积极参与进来 。主办者说:“只有在文化传承中有所创新 , 春节等传统年节才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 也希望以此活动更好地向全国展示北京和东城区的良好形象 , 打造繁荣和谐建国门 , 为十八大献礼” 。
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 立春的时间一般都在公历年2月4日前后 。立春这日 , 北方流行吃春饼和水萝卜 , 南方则喜食春卷 , 民间谓之“尝春”或“咬春” 。到底北方立春吃什么?下面小编为您介绍 。
1、春饼
立春这天 , 一项重要习俗就是“咬春” 。北方吃的食品是春饼 , 而南方则流行吃春卷 。吃春饼和春卷 , 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 。因此 , 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
每年立春日 , 北京人都要吃春饼 , 名曰“咬春” 。吃春饼的习俗 , 历史悠久 。《明宫史·饮食好尚》记载:“立春之前一日 , 顺天府街东直门外 , 凡勋戚、内臣、达官、武士……至次日立春之时 , 无贵贱皆嚼萝卜 , 名曰‘咬春’ , 互相宴请 , 吃春饼和菜 。”这一习俗 , 可追朔到晋 , 而兴于唐 。《关中记》说唐人“于立春日作春饼 , 以春蒿、黄韭、蓼芽包之”并将它互相赠送 , 取迎春之意 。
北京人吃春饼是用白面擀成圆形的饼 , 经烙制而成 。清《调鼎集》记载春饼的制法是“擀面皮加包火腿肉、鸡肉等物 , 或四季时菜心、油炸供客 。又咸肉腰、蒜花、黑枣、胡桃仁、洋糖(白糖)共碾碎 , 卷春饼切段 。”这是清朝的吃法 。但现在演变为春饼抹甜面酱 , 卷洋角葱后食用 。
春饼是用来卷菜吃的 , 菜包括各种熟食和炒菜 。因其荤素搭配 , 食物种类繁多 , 故各种营养成分均很丰富 , 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钙、钾、镁、硒等矿物质 。又因平时家中不常制做 , 故而新颖别致 , 令人见了胃口大开 , 可以养胃生津、滋阴化燥 , 特别适合老人孩子食用 。
吃春饼时 , 每人面前最好放一只干净的平碟子 , 将春饼置于其上 , 放上和菜或其他炒菜 , 卷好 , 拿着吃 。在吃春饼的同时 , 还可以配些汤水来滋润 。春饼宜配绿豆稀饭或红豆小米粥等 。但若有一碗酸辣汤 , 或其他汤类 , 亦无不可 。
2、萝卜
立春这一日 , 我国民间“咬春”的另外一种食品是萝卜 。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 。还可以增强妇女的生育机能 , 立春萝卜又称为“子孙萝卜” 。
过去“咬春”就是买个萝卜来吃 , 因为萝卜味辣 , 取古人“咬得草根断 , 则百事可做”之意 。在老北京 , 这一日从一大清早 , 就有人挑着担子在胡同里吆喝:“萝卜赛梨……”那时候再穷的人家也要买个萝卜给孩子咬咬春 。
李时珍对萝卜更是赞誉有加 , 认为它“根叶皆可生 , 可熟 , 可酱 , 可豉 , 可醋 , 可糖 , 可腊 , 可饭 , 乃蔬中之最有利益者 。”您看 , 李时珍开出了一串萝卜的食谱 。而且 , 萝卜还有很大的药用价值 , 它可祛痰、通气、止咳 , 甚至解酒、解毒、补脾胃、御风寒 。由此可见 , 吃萝卜表面看来仅是一种风俗 , 实际上它是古人关于营养、健身、祛病的经验之谈 。
民间也有“萝卜上市 , 医生没事”的记载 。萝卜中还有的维生素C可以帮助消除体内的废物 , 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 。尤其是白萝卜或者水萝卜 , 其富含的酶可以起到促进消化的作用 。通常 , 酶能够吸收食物中的淀粉 , 更能化解胃中的积食 , 起到很好的消化效果 , 预防胃痛和胃溃疡 。
立春饮食习俗
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 , 既为防病 , 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 。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 , 食芦、春饼、生菜 , 号’菜盘’ 。”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试春盘、吃春饼了 。
所谓春饼 , 又叫荷叶饼 , 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 , 中间抹油 , 擀成薄饼 , 烙熟后可揭成两张 。春饼是用来卷菜吃的 , 菜包括熟菜和炒菜 。
昔日 , 吃春饼时讲究到盒子铺去叫“苏盘”(又称盒子菜) 。盒子铺就是酱肉铺 , 店家派人送菜到家 。盒子里分格码放熏大肚、松仁小肚、炉肉(一种挂炉烤猪肉)、清酱肉、熏肘子、酱肘子、酱口条、熏鸡、酱鸭等 , 吃时需改刀切成细丝 , 另配几种家常炒菜(通常为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 , 摊鸡蛋等 , 若有刚上市的“野鸡脖韭菜”炒瘦肉丝 , 再配以摊鸡蛋 , 更是鲜香爽口) , 一起卷进春饼里吃 。
吃春盘
自唐朝起 , 民间还普遍流传有吃春盘的立春食俗 。如南宋后期陈元靓所撰的《岁时广记》一书引唐代《四时宝镜》记载:“立春日 , 都人做春饼、生菜 , 号‘春盘’ 。”春盘一词也屡见于唐代的诗词作品中 , 如诗人岑参在《送杨千趁岁赴汝南郡觐省便成婚》一诗中就曾这样写道:“汝南遥倚望 , 早去及春盘 。”到了宋代这一习俗更加普遍 , 北宋大词人苏轼曾在其诗词作品中多次提及这一习俗 , 如“沫乳花浮午盏 , 蓼茸蒿笋试春盘”、“愁闻塞曲吹芦管 , 喜见春盘得蓼芽”;而南宋大诗人陆游在其《[感皇恩]伯礼立春日生日》和《[木兰花]立春日作》两词中亦分别有“正好春盘细生菜”、“春盘春酒年年好”这样的诗句 。
到了清代 , 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正月·春盘》中载:“新春日献辛盘 。虽士庶之家 , 亦必割鸡豚 , 炊面饼 , 而杂以生菜、青韭菜、羊角葱 , 冲和合菜皮 , 兼生食水红萝卜 , 名曰‘咬春’ 。”
据考证 , 春盘实际上是由魏晋时期的五辛盘发展演变而来 。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引西晋周处《风土记》曰:“元日造五辛盘 , 正元日五熏炼形 。”南朝诗人庾信的《岁尽应令诗》中也有“聊开柏叶酒 , 试奠五辛盘”这样的句子 。
所谓五辛即五种辛味蔬菜 , 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芥等辛嫩之菜 , 杂合食之 , 取迎新之义 , 谓之‘五辛盘’ , 杜甫诗所谓‘春日春盘细生菜’是矣 。”其实 , 古时人们吃五辛盘不仅仅如李时珍所说的那样是为了“取迎新之义” , 同时也是了为了散发五脏之气、健身防疫 。
按照现代科学观点 , 春节之际 , 寒尽春来 , 正是易患感冒的时候 , 用五辛来疏通脏气 , 发散表汗 , 对于预防时疫流感 , 无疑具有一定的作用 。
到了唐宋时期 , 人们对五辛盘作了改进 , 增加了一些时令蔬菜 , 使其从单调的辛辣变为色香味俱佳的翠缕红丝 , 并名之曰“春盘” 。
吃春盘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 但春盘的内容已发生了更大的改变 , 变为主要以青韭、豆芽、香芹等新春时令菜为主 , 外加肉丝、豆腐丝等合炒成盘 , 也可酌加海参、香菇、鸡丝等原料 , 因人而异 , 随意搭配 。
吃春卷
春卷也是立春日人们经常食用的一种节庆美食 。这种食品是以薄面皮包馅、用油炸制而成 。其具体制作方法为:面粉和成浆状 , 放些许在平锅底 , 用文火烧 , 时时旋转平锅 , 制成薄如蝉翼的春卷皮 , 然后包馅 , 卷成约二寸长的长筒状 , 两头以面糊粘住 , 以浮油煎至外焦里嫩、色香味俱佳 。春卷皮一般用麦面 , 也有用鸡蛋皮、豆腐皮者 。至于馅料则分南北两派 , 北方多用韭菜、豆芽、肉丝等 , 而江南则多用白菜、肉丝、虾丝、海米、芹菜、豆沙、水果等 。
春卷这一食品名称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 , 该书中曾提到过”薄皮春卷”和”子母春卷”这两种春卷 。到了明清时期 , 春卷已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风味食品 。时至今日 , 色泽金黄、外皮酥脆、肉馅鲜嫩、香气诱人的春卷已成为许多大酒店宴席上一道风味独特、备受欢迎的名点 。现在人们吃春卷已不再局限于立春日了 , 平时也经常可以吃到它 。但是 , 春卷在立春日这一天吃起来还是会别有一番滋味的 。
咬春和尝春作为一种传统的饮食文化 , 原本是立春节庆习俗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可是 , 现在这种节庆习俗已经淡化了很多 , 甚至于许多年轻人都已经不知道这一习俗了 。
现在 , 人们更多地用吃面条和饺子代替了吃春盘、春饼、春卷 , 来迎接春天的到来 , 故民间广泛流传有“迎春饺子打春面”的说法 。
最早的记载显示咬春吃春饼 。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 , 既为防病 , 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 。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 , 食芦、春饼、生菜 , 号‘菜盘’ 。”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试春盘、吃春饼了 。所谓春饼 , 又叫荷叶饼 , 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 , 中间抹油 , 拼成薄饼 , 烙熟后可揭成两张 , 用来卷菜吃 。
在养生上主要是护肝 。在作息时间上 , 人们也应顺应自然界的规律 , 晚睡早起 。在精神养生方面 , 要力戒暴怒 , 更忌忧郁 , 做到心胸开阔 , 保持心境愉悦 。
对于健康人群而言 , 饮食要清淡 , 不要过度食用干燥、辛辣的食物 。同时 , 因为此时阳气上升容易伤阴 , 所以要特别注重养阴 , 可以多选用百合、山药、莲子、枸杞等食物 。
立春之后的一段时间往往冷暖不定 , 要当心“倒春寒”的侵扰 , 特别是对于体弱的人来说 , 感冒、发烧是常有的事情 。对此专家表示 , 要想杀菌并防寒 , 在饮食上可增加吃大蒜、洋葱、芹菜等“味冲”食物的次数 , 对预防伤寒感冒等春季多发的呼吸道感染大有益处 。
中医认为 , 洋葱、姜、蒜、芹菜这些带味食物 , 既可疏风散寒 , 又能杀菌防病 。其中 , 大蒜含有挥发性辣素 , 可消除积存在血管中的脂肪 。洋葱含有前列腺素 , 有舒张血管及降低血压的功能 , 还有促使血凝块溶解的作用 。
芹菜含有挥发油、甘露醇等 , 具有降压、镇静、健胃、利尿等作用 。不过 , 儿童可能会对这类食物有些抵触 , 这时可把芹菜、姜末做饺子馅吃 , 也可以用碎洋葱来炒饭 。
此外 , 将洋葱、蒜、芹菜等加热时间长一些可减少气味 , 但烹饪时间越长 , 气味儿中的健康物质保留越少 。
立春之后依然比较干燥 , 喝花茶可以帮助驱散冬季聚积在人体内的寒气和邪气 。由于每一种花、草都有其相应的性、味、功效 , 如果使用得当 , 花草茶的确有一定的保健疗效 , 但需根据自身的体质进行调整 , 饮用过量也会造成身体不适 。
性温的食用花草主要包括梅花、茉莉花、玫瑰花、月季花、藏红花等;性寒的食用花草主要有夏枯草、金银花、菊花、槐花等;性平的花草主要有合欢花、玉米须、芙蓉花、薰衣草等 。在搭配时 , 那些药性温的花草最好不要和性寒的花草配伍食用 。
除了药性搭配 , 喝花草茶还需注意身体状况 。每一种花草茶都有特别的功效 , 所以在选择时 , 一方面需分清自己的体质情况 , 如热性体质的人 , 宜选用性寒的花草 , 而虚寒体质的人则适用性温的花草 , 对于那些性平的花草则大多都可选用 。此外 , 如果正在服用药物 , 选用花草茶更应慎重 。
综合新的一年到来了 , 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节气——立春 。立春 , 标志冬天的过去和春天的到来 。中医认为 , 春季保健 , 应该要特别注意对我们的肝脏进行保养 , 因为春季是属于阳气开始升发的特点 。所以 , 根据以上特点 , 应多吃一些辛甘发散性质的食物 , 而少食具有酸收作用的食物 。这其中 , 萝卜和生姜正是立春时节最佳的保健食物 。
1、萝卜
萝卜又名莱菔 , 它生熟食用皆宜 , 生用味辛性寒 , 熟用味甘性微凉 , 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 有“小人参”之美称 。民间也有“萝卜上市 , 医生没事”的记载 。
白萝卜是一种非常健康的食物 , 其中含有的维生素C以及酶都是对于身体很有好处的元素 , 维生素C的功效想必大家都比较了解了 。而白萝卜中的酶更是对于健康很有好处 , 能够促进消化功能提升 , 帮助预防肠胃疾病 。
菜品推荐
白煮萝卜
在菜肴比较丰盛的情况下 , 可以做一个白菜萝卜汤 , 不但味道鲜美 , 还可以加速消化 , 养胃暖身 。做法非常简单 , 将大白菜、白萝卜、胡萝卜与豆腐洗净 , 切成大小相似的长条 , 在沸水中焯一下捞出待用 。锅置火上 , 放入适量油烧至五成热 , 炒香辣椒酱后倒入清汤 , 把白萝卜、胡萝卜、豆腐一起放入锅中 , 大火煮开后加入大白菜 , 再次煮开 , 用盐、味精调味 , 最后撒上香菜末盛出即可 。
拌萝卜丝
白萝卜去皮、切成细丝 , 越细越好 。撒盐腌数分钟后 , 挤净水分 。将酱油、米醋、白糖、味精 , 以及葱末、香菜末、蒜泥等置一碗中 , 加烧热香油 , 泼制辣椒油 , 倒入调料汁中 。用此调味品调拌白萝卜丝即成 。功效:这是一极佳美的凉菜 , 香、辣、爽口 , 回味无穷 , 可解酒、开胃、消食 。
2、生姜
现代医学认为 , 生姜能增强血液循环 , 促进发汗 , 有散热退烧功效 。生姜还具有一定的抗衰老功能 。生姜中的姜辣素进入体内吸收消化后 , 能产生一种有抗衰老活性的抗氧化酶──过氧化物歧化酶 , 抑制体内脂质过氧化物和脂质褐色素──老年斑的产生 , 延缓衰老的出现 。俗话说的“晨吃三片姜 , 赛过人参汤” , 有其科学道理 。此外 , 生姜对风寒感冒也有一定疗效 。因此 , 在春天生发的时节应该适当吃一点 。
立春吃春卷菠菜一定要放
立春吃春卷是我国传统的一个民间习俗 , 就像端午时节吃粽子 , 大年三十吃饺子一样 , 伴随着人们千百年来一直延续下来 。春卷也叫春饼 , 除了表示迎接新春的意思以外还因春卷里通常都包含大量春天新鲜的蔬菜 , 因此营养价值非常的高 。
关于春卷 , 其实有很多的讲究 , 首先 , 立春之日吃春卷被称为“咬春” , 意思是防病去灾 , 迎接新的一个春天的到来 。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 , 食芦、春饼、生菜 , 号’菜盘’ 。”可见早在唐代 , 人们就已经开始有这个习俗了 。
春卷分饼和菜两部分 , 卷菜的饼一定要是新鲜做得的烫面薄饼 , 讲究圆、薄、滑 。擀好的饼一定要再上面轻轻抹一层油 , 为的是不让饼和饼之间粘连 , 同时吃起来口感也较为爽滑 , 配着卷在里面咯吱咯吱作响的蔬菜 , 一软一硬 , 口味一流 。
说完了饼 , 我们再来看看春卷里的菜 。立春吃春卷的包含了迎接新春的意思 , 这迎接新春就是通过卷在里面的各种各样的春季新鲜蔬菜来表现的 。将新鲜摘好洗净的豆芽、菠菜、韭菜等炒熟 , 再加入还热乎的炒鸡蛋和酱肉通通码放在薄如纸的饼上 , 用筷子一卷 , 直接放入嘴里用力一咬!满嘴尽是春天的味道 , 心里顿时也一片阳光了 。
吃春卷是立春一个比较重要也是比较常见的习俗 , 而对于春卷中的食物 ,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蔬菜哦!但是如果想要更加健康的话 , 那就可以试试在春卷中加入菠菜这一蔬菜 , 对于身体来说 , 好处多多哦!
菠菜含有丰富维生素C、胡萝卜素、蛋白质 , 以及铁、钙、磷等矿物质 。可养血滋阴 , 对春季里常因为肝阴不足引起的高血压、头痛目眩、糖尿病和贫血等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因此 , 是春天里的一种绝佳的养生蔬菜 。
春季多吃菠菜能够通肠导便 , 防治痔疮 , 因为菠菜里面含有大量的植物粗纤维 , 能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 , 利于排便;其次 , 常吃菠菜能促进生长发育 , 增强抗病能力 。菠菜中所含的胡萝卜素 , 在人体内转变成维生素A , 能维护正常视力和上皮细胞的健康 , 增加预防传染病的能力 , 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当然 , 菠菜最为人们所熟悉的特性还是它对缺铁性贫血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另外 , 菠菜还有延缓衰老和美容养颜的效果 。可见 , 春天多吃一些菠菜会对我们的养生保健有着很大的好处 , 所以我们不妨在吃美味春卷的同时 , 加上这个营养丰富的蔬菜 , 过一个健康的春天 。
立春必须要吃的经典家常炒菜
在传统的观念中 , 立春才是一年的开始 , 也是春季的开始 。在这一时期 , 万物生长 , 爆发出勃勃生机 , 那么面对春季众多的新鲜食物 , 吃什么才比较适合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两款适合立春的养生食谱 , 让大家能更好的呵护自身的健康哦!
1、韭菜虾皮炒鸡蛋
材料:韭菜一把洗净、鸡蛋2-3个、盐、虾皮适量 。
做法:韭菜洗净切小段 , 鸡蛋破壳后打匀 。炒锅上火 , 植物油烧温热后 , 放入虾皮煸炒至香 。然后倒入打匀的鸡蛋 , 待鸡蛋炒得稍有固定形状后将韭菜倒入 。煸炒一阵后加盐 , 姜末、味精 , 再翻炒一阵即可 。
功效:韭菜含大量膳食纤维 , 可清洁肠壁 , 促进排便 。加入虾皮后 , 更加适于春季食用 。这道菜营养丰富 , 所含热量少 , 并能温中养血 , 温暖腰膝 。是很好的春季家常菜 。
2、豌豆炒牛肉粒
主料:豌豆、牛里脊肉、新鲜红尖椒两根、酱油、白糖、生粉、胡椒粉、盐、料酒、花椒粉、大蒜瓣、食用油 。
做法:先将牛里脊肉切成丁 , 放入碗中加入酱油及一点白糖、料酒和胡椒粉、清水拌匀 , 再加入生粉继续拌匀 。烧开水 , 加入一小勺油及一点盐 , 将洗净的豌豆米倒入烫一分钟 , 捞出后放入冷水中浸泡至凉备用;
红尖辣椒切片 , 锅内倒油烧热 , 将牛肉粒中加一勺食用油拌匀后下入热油中 , 翻炒至牛肉粒约七分熟时盛起备用;锅内的余油中下入辣椒煸炒出香味时 , 再将大蒜瓣剁碎成茸入锅内一同煸炒出香味时 , 将氽烫好的豌豆和炒好的牛肉粒一同下入锅中 , 翻炒均匀 , 撒上一点花椒粉、盐调味 , 最后淋上一点味汁关火 , 趁着锅中的余温再翻炒一下盛盘即可 。
功效:牛肉营养健康 , 能迅速提升体力 , 豌豆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 尤其是含有优质蛋白质 , 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 。并且其中富含粗纤维 , 能促进大肠蠕动 , 保持大便能畅 , 起到清洁大肠的作用 。
立春习俗禁忌
通常大家会认为春节才是一年的开始 , 其实正规来说立春才是一年的开始 。这一天万物复苏 , 春回大地 。人们往往对这一天寄予希望 , 把它看成是下一年吉凶的预兆 。尤其是在以农业为主的过去 , 立春更加倍受重视 。今天小编就对立春节气的由来、禁忌以及有趣的民间习俗等等做个阐述 。
立春是24节气之首 ,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 。它反映季节的变化 , 指导农事活动 , 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 是我们先辈了解自然的结晶 。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 当太阳黄经为315度时就到了立春 。立春这天“阳和起蛰 , 品物皆春” , 过了立春 , 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 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 , 立 , 建始也……立夏秋冬同 。”古代“四立” , 指春、夏、秋、冬四季开始 , 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 , 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全过程 。
中国幅员辽阔 , 地理条件复杂 , 各地气候相差悬殊 , 四季长短不一 , 因此 , “四立”虽能反映黄河中下游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 , 但“立”的具体气候意义却不显着 , 不能适用全国各地 。
黄河中下游土壤解冻日期从立春开始;立春的第一候为“东风解冻” , 两者基本一致 , 但将立春作为春季开始的标志 , 却有些过早 。
为迎接春天的到来 , 我国各地有许多“迎春”的风俗习惯 。据《礼记-月令篇》记载:周代 , 立春日天子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至东郊迎春 , 并祭太皓、芒神 , 祈求农业丰收 。
明、清时期 , 民间有迎土牛、迎农祥、浴蚕种等习俗 。山西民谣云:“春日春风动 , 春江春水流 。春人饮春酒 , 春官鞭春牛 。”
在清代 , 各州、县的地方官员 , 立春之日会至城郊祭祀芒神 。祭祀毕 , 要用彩纸扎制的“春牛”打破 , 牛肚内所装的干果食品 , 随之抛洒一地 , 儿童争而食之 。
立春之日 , 有吃春饼、春盘的食俗 。春饼是以麦面蒸制或烙制的小圆饼 , 食时卷以豆芽菜、韭黄等炒菜 , 故历来有“春到人间一卷之”的说法 。立春日食春饼 , 谓之“咬春” , 据云可以“却春困” 。
由于立春这天寄托着人们的希望 , 有一些特殊的禁忌
1、在立春的时辰不可以躺着 。因为这天是阳气开始起步、起升的时刻 , 应该站立或者坐着来迎接美好的时刻 , 有午觉习惯的朋友有必要注意一下 , 为自己讨个吉祥 。
2、不要做口舌之争 , 这是老传统了 , 也是美德 , 不口出污秽言语 。和和气气 , 欢度节日 。
3、立春这天建议大家去田地公园 , 吸收新鲜空气 , 感受自然 , 迎来立春 , 为自己的明年讨个吉利 。
4、传统上认为 , 立春当天天气晴朗 , 则来年丰收 , 如果当天阴天则来年收成欠丰 , 诸事不吉 。
5、忌讳吵架、骂人、看病、理发、搬迁等等 。
【立春习俗 15个立春习俗你知道吗】结语:对于立春的习俗 , 你了解多少呢?如果以前并不是很了解的话 , 那就不妨跟着小编介绍的这些内容学习一下 , 并且最好能够亲身体验一下哦!立春有很多有趣的习俗 , 能够给生活增添趣味 , 非常值得一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