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疾控局发布最新健康防护指南!这三类重点人群请注意→

国家疾控局发布最新健康防护指南!这三类重点人群请注意→

文章图片

国家疾控局发布最新健康防护指南!这三类重点人群请注意→

文章图片

国家疾控局发布最新健康防护指南!这三类重点人群请注意→

文章图片




为保护公众健康 , 针对我国夏季高温热浪引发的健康问题 , 提出人群健康风险干预措施和建议 , 指导公众进行科学防护 , 预防和降低高温热浪对人群的健康危害 , 特制定《高温热浪公众健康防护指南》 。 本指南适用于夏季高温热浪发生时的公众健康防护 , 公众宜学习高温热浪与健康相关的基础知识 , 了解高温热浪健康防护的基本理念 , 采取高温热浪健康防护措施 。

基础知识

1.高温热浪



《高温热浪等级》(GB/T 29457—2012)将高温热浪定义为气温高、湿度大且持续时间较长 , 使人体感觉不舒适 , 并可能威胁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增加能源消耗、影响社会生产活动的天气过程 。

2.高温热浪健康影响

高温热浪可直接引起热疹、热水肿、热晕厥、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等热相关疾病 。 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是重症中暑的三种不同临床表现 , 具体如下:
(1)热痉挛 。 大量出汗后出现短暂、间歇发作的肌痉挛 , 伴有收缩痛 , 多见于四肢肌肉、咀嚼肌及腹肌 , 尤以腓肠肌为著 , 呈对称性 。 体温一般正常 。
(2)热衰竭 。 出现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 如多汗、皮肤湿冷、面色苍白、恶心、头晕、心率明显增加、低血压、少尿 , 可伴有眩晕、晕厥 。 体温常升高但不超过40℃ , 部分患者早期仅出现体温升高 。
(3)热射病 。 出现以体温明显增高及意识障碍为主的临床表现 , 表现为皮肤干热、无汗、谵妄、昏迷等;可伴有全身性癫痫样发作、横纹肌溶解、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 。 体温高达40℃及以上 。
高温热浪可加剧循环、呼吸、泌尿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 , 引起心脏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引发严重肺部疾病;造成肾功能急性下降 , 严重时导致肾衰竭;还可引起精神与行为障碍 , 引发认知障碍、焦虑、抑郁等系列精神疾患 , 进而导致事故伤亡事件增加 。 高温热浪期间过多暴露于高强度紫外线辐射 , 还会对皮肤和眼睛产生不良影响 。

3.高温热浪健康防护的重点人群

重点人群主要有三类 , 第一类为敏感人群 , 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人群;第二类为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 , 如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精神与行为障碍、肾脏疾病及糖尿病等患者;第三类为户外作业人员 , 如农民、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快递员等人员 。

4.高温热浪预警信息

(1)高温预警信号 。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规定高温预警信号分三级(详见表1) 。



(2)热健康风险预报预警干预信息 。 包括健康风险监测、健康风险警示、健康风险预警信息(详见表2) 。



基本理念

1. 科学有效的个体防护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温热浪的健康危害 。
2. 及时发布高温预警和热健康风险预报预警干预信息 , 指导公众做好科学防护 , 可有效减少健康损失 。
3. 儿童、孕妇、老年人等敏感人群 , 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人群在高温热浪下需加强自身防护 。 户外作业人员的高温热浪健康防护需重点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