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李士懋,从医50余年,独重脉诊,善用中医药医治急危重症

很多人都认为中医是个”慢郎中“ , 治病见效慢 , 疗程长 , 加上现代医学发展迅速 , 而中医本身缺乏对急危重症的研究 , 使得中医在救治危急重症方面处于劣势地位 。
其实中医并不是“慢郞中“ , 已故大师李士懋对此很有发言权:
李士懋1936年出生于山东黄山县北马镇 。 1962年毕业于现在的北京中医药大学 。 是我国第二届国医大师 , 曾经担任河北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
他先后担任全国第二、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 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 。
李士懋老先生行医50余载 , 独重脉诊 , 坚持以四诊合参进行辨证论治 , 善用中医药医治危急重症 , 尤其擅长内科疑难杂症 , 慢性病和顽固疾病的诊治 。
李士懋教授以为 , 中医在治疗急危重症方面一样有其独特的优势 。
国医大师李士懋,从医50余年,独重脉诊,善用中医药医治急危重症
文章图片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文献记载的瘟疫流行就有百余次 , 中医与急危重症作斗争的过程是长期且有经验的 。
很多中医经典书籍里 , 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诸病源候论》、《疫疹一得》、《瘟疫论》、《广瘟疫论》、《伤寒瘟疫条辨》等著作中对于中医治疗传染病、流行病和急危重症都有大量记载 , 这些经典医书是治疗急危重病的宝贵财富 。
国医大师李士懋,从医50余年,独重脉诊,善用中医药医治急危重症
文章图片
即使到了现在 , 在治疗全国范围内出现的乙脑、流感、流地性出血热 , 甚至非典 , 新冠肺炎等疫情期间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 取得了不少成功案例 , 这也再次证实了中医善治急病的论断 。
中医在治疗急危重症方面有着宝贵的经验 , 不过这些经验都散落于中医古籍中 , 这就需要有大量中医学者去整理发掘 , 发扬才行 。
举例来说 , 中医大师张锡纯在用山萸肉治疗危重病情的医案就有11例 , 单纯有山萸肉治愈的就有四例 。
国医大师李士懋,从医50余年,独重脉诊,善用中医药医治急危重症
文章图片
李士懋认为 , 张锡纯所著医案中描述的脱证与现代医学上所指的低血容量性休克 , 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很相似 , 在临床实践中 , 可以遵从张锡纯用药之旨 , 这说明张锡纯的经验是可重复的 , 也是经得起临床验证的 。
李士懋大师不但对于诊治急危重症有着丰富的经验 , 而且对于中医温病学也有着其独到见解 。
国医大师李士懋,从医50余年,独重脉诊,善用中医药医治急危重症
文章图片
他穷其一生根据对中医术的理解钻研 , 多年的临床经验 , 撰写了《叶天士温热论求索》、《薛生白湿热论求索》、《温病求索》等书 , 还围绕脉诊的探索和应用 , 撰写了《仲景脉学求索》、《脉学心悟》和《濒湖脉学解索》一书 , 发表有关学术论文114篇 。
李士懋大师 , 在行医中坚持以脉诊为中心 , 是平脉辨证思辨体系擎旗人 , 在脉诊方面颇有成就 。 像下面这本《脉学心悟》是他和妻子田淑霄教授共同编写的代表性著作 。
这本书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濒湖脉学思想 , 颇多个人体会 , 实为中医初学者学习脉学入门之书 , 可指导中医初学者入门习脉 , 不入歧途 。
一书言简意赅 , 通俗而不离经旨 , 理论结合临床 , 可供中医初学者阅读参考!
李士懋大师对于自己的行医成长之路总结到:
任何一名中医的成长 , 都不是能一蹴而就的 , 在成长之路上既要饱读医书 , 精研医典 , 还要在临床上摸索多年 , 总结积累经验 。
从古至今 , 绝无俭腹之名医 , 有些人可能也读了很多医书 , 虽然最终也没有成为名医 , 但是绝没有一个名医是腹中无积墨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