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医院曹彬教授:呼吸健康关乎国家安全和民族前途,呼吸慢病防治需团结协作

“做实习医生的时候 , 我在病房经常会看到慢阻肺病加重的肺心病患者 , 他们通常全身水肿 , 连护士给他们扎针都十分困难 , 临床通常也只能做一些利尿和抗感染的简单对症维持治疗 , 看着令人揪心 。 ”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曹彬教授告诉《医师报》采访人员 , 二十年来 , 以慢阻肺病、哮喘为代表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 无论是大众和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 还是治疗手段、治疗水平都有了显著的进步和提高 。 目前在临床上 , 尤其是在像中日友好医院这样大型三甲医院的呼吸与危重症学科 , 已经很少看到这类情况危急的患者 , “说明慢阻肺病急性加重患者大大减少了 。 ”
然而 , 另一个严峻的事实摆在中国呼吸人的面前:根据国家最新健康中国研究数据 , 作为呼吸科第一大病种 , 慢阻肺病患病总人群已超过1亿 , 在40岁以上人群当中患病率已经达到13.7%1 。 第二大病种哮喘的20岁以上患者有4570万人2 , 有喘憋症状的哮喘患者估算约6000万人 。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 , 感到一种沉甸甸的责任 。 ”曹彬教授说 。
中日友好医院曹彬教授:呼吸健康关乎国家安全和民族前途,呼吸慢病防治需团结协作
文章图片
曹彬教授
呼吸慢病20年一路砥砺前行1998年8月 , 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毕业后 , 曹彬教授进入北京协和医院内科 。 他回忆 , 当时呼吸科最常看到的病种 , 除呼吸道感染外 , 还有3类:“一是慢阻肺病急性加重和肺心病的患者;二是间质性肺疾病和肺癌患者;三是一些肺部阴影待查的患者 。 ”
不止是慢阻肺病进展造成的肺心病让医生们无奈 , 有限的治疗手段也让医生们经常处于“有心无力”的状态 。 “当时救治条件困难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药物选择和可及性低 。 当时以氨茶碱等口服药物为主 , 还有短效β受体兴奋剂 , 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很少;二是慢病规范治疗以及早期诊疗不到位 , 以至于疾病进展到终末期 , 如慢阻肺病急性加重患者很常见 。 ”
进入21世纪以来 , 尤其是“十三五”期间 , 在呼吸临床研究领域 , 如对于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疾病流行规律研究 , 特别是像慢阻肺病、哮喘的早期诊断 , 进步非常明显 。 据曹彬教授介绍 , “十三五”期间 , 我国率先开展慢阻肺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策略及队列研究 , 揭示了我国慢阻肺病流行状况、首次明确我国慢阻肺病患者人数为9990万人 , 首次明确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为4.2% , 患者总数达4570万2 。 “这些扎实的研究结果 , 已成为国家制定相关卫生政策的依据” 。
“另一方面 , 研究结果也充分说明了我国慢阻肺病流行状况的严峻性 。 ”曹彬教授表示 , 我国当前对呼吸疾病的防控体系与能力建设严重不足 , 在公众认识、卫生政策、业界能力等方面 , 远远落后于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 , 成为“四大慢病”防控的突出短板 。 一大原因是 , 患者的知晓率低、依从性差 。 “仅有不足3%的慢阻肺病患者知道自己患有慢阻肺病 , 而近90%的患者此前从未得到明确诊断 。 ”
令人欣喜的是 , 在药物治疗方面 , 随着吸入药物的普及和推广 , 患者生活质量长时间能够得到很好的改善 , 发展到不可逆的中晚期肺病的时间延迟 。 特别是吸入激素和长效的支气管扩张剂 , 包括单用的支气管扩张剂以及两联或三联联合吸入激素面世 , 能够适用于不同的临床场景 , 适用于不同临床需求的患者 , “大家使用起来更方便 , 依从性更好 , 效果更明显 。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 ”曹彬教授欣喜说道 。
中日友好医院曹彬教授:呼吸健康关乎国家安全和民族前途,呼吸慢病防治需团结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