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疾病多发,提早预防享健康!

秋季来临 , 天气逐渐转凉 , 白昼渐短 , 黑夜渐长 , 特别是“白露”后雨水渐少 , 天气干燥 , 寒热多变 , 稍不留意便会伤风感冒、旧病复发 , 所以有“多事之秋”的说法 。 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 , 其生理活动一定要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 , 所以为大家提供几个秋季保健的小建议 。
1.初秋防暑热
初秋尚在三伏之内 , 炎夏暑热未消 , “秋老虎”肆虐 , 气候温度仍然很高 , 所以还要注意预防暑热的伤害 。 中午前后要尽量减少外出 , 在野外劳作要做好防护工作 , 要适当多饮水 , 防止中
秋季疾病多发,提早预防享健康!
文章图片
2.早秋防湿邪
夏秋之交湿邪当令 , 阴雨连绵 , 甚至是湿热交蒸 , 人感到肌肉沉重酸痛 , 身体如裹 , 最易诱发胃肠型感冒 , 或使风湿性关节疾病复发与加重 。 所以要特别注意预防湿邪伤人 。 人不要睡卧在阴寒潮湿之地 , 要尽量避免涉水淋雨;天气炎热大汗时 , 不能用冷水浇头冲身 , 出汗之后要及时擦干身体;宜适当吃些山药、白术、苡仁、白扁豆、赤小豆等健脾燥湿的食品或药食两用品 , 防止与减少湿邪的伤害[1] 。
3.晚秋防寒邪
俗语说“一场秋雨一层寒 , 十场秋雨要穿棉” 。 晚秋天气渐凉 , 不但易引发皮肤皲裂、冻伤、感冒、腹痛、腹泻等疾病 , 还易使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呼吸系统疾病 , 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诱发与加重 。 所以要特别重视防寒保暖 , 随气候变化增添衣服 。 头、腹、背部和足部的保暖尤须加强 , 出门戴个头巾 , 胸背部加穿个毛背心 , 穿一双松软的保暖鞋 , 睡前用热水泡泡脚 , 都很必要 。 室内取暖一定要注意安全 , 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等发生 。
秋季疾病多发,提早预防享健康!
文章图片
4.长秋防秋乏
入秋后 , 由于盛夏汗多 , 阳气、津液外泄而造成的精气消耗一时还不能完全补偿;加之秋季雨多湿重困脾 , 阳气渐收 , 阴气渐长 , 天气转凉 , 新陈代谢也渐渐减缓 , 故秋季易出现精神疲惫、四肢倦怠、睡意十足、呵欠频频的“秋乏”现象 。 所以 , 秋季一定要加强精神调养 , 保持乐观愉悦的精神状态;适当参加文体活动 , 强身健体 , 以振奋精神;科学安排生活起居 , 早睡早起;注意调整饮食 , 可适当安排进补 , 多吃些有益气健脾等作用的食品与药物 , 如党参、太子参、西洋参、山药、莲子、栗子、大枣、核桃仁、芝麻等 , 以增添机体活力 , 解除秋乏困扰[1] 。
5.防疾病
秋季不但是肠炎、痢疾、乙脑、疟疾、登革热等高发的季节 , 由于秋末与冬初气候变化剧烈 , 气温下降 , 也是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复发与高发的时段 。 所以 , 秋季应特别注意饮食卫生 , 不喝生水 , 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 。 要重视搞好环境与室内卫生 , 加强灭蚊工作 , 防止与减少蚊虫的危害 。
秋季疾病多发,提早预防享健康!
文章图片
6.调整饮食
戒吃辛辣生冷:秋天应当少吃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 , 如尖辣椒等 。 也要避免各种湿热之气积蓄 , 凡是带有辛香气味的食物 , 都有散发的功用 , 因此提倡吃辛香气味的食物如芹菜 。 另外 , 由于秋季天气由热转凉 , 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 , 生理代谢也发生变化 。 饮食特别注意不要过于生冷 , 以免造成肠胃消化不良 , 发生各种消化道疾患[2] 。
戒吃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大部分在秋季成熟 , 但同时也是带最多囊蚴的时节 , 这时生吃水生植物易受其感染 , 导致肠粘膜发炎、出血、水肿、溃疡、腹泻、食欲不振 , 儿童脸部浮肿、发育迟滞、智力减退等现象 , 严重者甚至因衰竭或虚脱导致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