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种黄连 山下种辣椒 水中种莼菜 石柱“三色”经济走出立体式产业发展道路

本文转自: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客户端苏畅
山上种黄连 山下种辣椒 水中种莼菜 石柱“三色”经济走出立体式产业发展道路
文章图片
▲石柱辣椒加工厂正在烘干辣椒 。
山上种黄连 山下种辣椒 水中种莼菜 石柱“三色”经济走出立体式产业发展道路
文章图片
▲石柱黄连种质资源圃 。
山上种黄连 山下种辣椒 水中种莼菜 石柱“三色”经济走出立体式产业发展道路
文章图片
▲石柱水生莼菜产品 。 采访人员苏畅摄/视觉重庆
走进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田间地头 , “红”“黄”“绿”3种颜色格外浓烈 , 分别代表着“辣椒”“黄连”“莼菜”这3种特色产业 。
近年来 , 石柱县围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要求 , 持续做大做强“三色”经济 , 发展以辣椒为代表的“红色”调味品、以黄连为代表的“黄色”中药材、以莼菜为代表的“绿色”果蔬等特色优势产业 , 走出了一条“山上种黄连、山下种辣椒、水中种莼菜”的立体式、全链条、品牌化产业发展道路 。
连日来 , 采访人员跟随“石柱县特色农产品及优质文旅资源宣传季”采访团 , 在石柱蹲点 , 探访该县如何用“三色”经济勾勒出乡村振兴美丽新画卷 。

山上种黄连 山下种辣椒 水中种莼菜 石柱“三色”经济走出立体式产业发展道路】10万亩辣椒让群众日子更红火
8月23日 , 石柱县大歇镇双坝村辣椒种植基地 , 村民们穿梭在辣椒地里 , 采摘辣椒 。 “双坝村共种有1000多亩辣椒 , 今年村上还建立了60亩出口欧盟辣椒示范基地 , 培育符合欧盟标准要求的辣椒 , 有望在明年打通出口渠道 , 获取欧盟订单 。 ”双坝村党委书记秦小春介绍 。
在离双坝村不远的干柏村 , 种植大户徐本福正组织工人抢收辣椒 。 “红艳艳的辣椒不仅为我们带来了经济收入 , 更让我们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 ”徐本福说 。 今年 , 他种植了28亩辣椒 , 预计总收入在10万元左右 。
“目前 , 全县辣椒种植规模达10万亩 , 年产量超过8万吨 , 年综合产值在7亿元左右 。 ”石柱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中心多经科科长聂勤国介绍 。
在石柱县谭妹子金彰土家香菜加工有限公司加工厂内 , 8台循环式烘干机在徐徐运转 , 务工村民有的在流水线上添加鲜椒 , 有的在分拣烘制出来的干椒 , 有的在称重打包 。 厂内的辣椒原材料来自马武、六塘、龙沙等7个乡镇的辣椒种植基地 , 目前工厂日辣椒烘干量在160吨 , 除了生产辣椒面、糊辣块等辣椒初加工品外 , 还有小面调料、红辣子油、辣椒香油等辣椒深加工产品 。
如今 , 石柱持续完善集辣椒产业科研、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五位一体的全产业链 , 培育出32家本土加工企业 , 建起48条自动热风循环辣椒干制生产线 , 在加工干辣椒的同时 , 积极发展辣椒深加工 , 生产火锅底料、豆瓣等调味品 , 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

“苦”黄连长成十亿级产业
入夏以来 , 在石柱沙子、枫木等乡镇 , 一株株黄连苗长势正旺 , 连农们早出晚归 , 搭棚、除草、施肥、采收 , 发展黄连的劲头十足 。
“我家种植的黄连有20多亩 , 每年进入采收期的有4亩 , 年收入在20万元左右 。 ”说起收益 , 冷水镇玉龙村村民徐昌文乐得合不拢嘴 。 在石柱 , 像徐昌文一样的黄连种植大户有300多户 。 目前 , 石柱已有15个乡镇种植黄连 , 在地面积5.76万亩、年产量3000吨以上 , 年综合产值10.5亿元 。
为了拓展黄连销售渠道 , 石柱县建成了中国唯一的黄连专业交易市场 , 常驻在这里的100多名外地客商 , 将每日上市的几十吨至上百吨黄连发往全国各地及海外市场 。 该交易市场年交易量4500吨左右 , 占全国交易量的9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