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病|中医印会河,不到20岁就被誉为“江南小名医”,他的一生值得称颂

肠胃病|中医印会河,不到20岁就被誉为“江南小名医”,他的一生值得称颂

文章图片

肠胃病|中医印会河,不到20岁就被誉为“江南小名医”,他的一生值得称颂

文章图片

肠胃病|中医印会河,不到20岁就被誉为“江南小名医”,他的一生值得称颂
文章图片


中医印会河是首都国医名师 , 他是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指导老师 , 还去过日本、美国、欧洲等地进行学术交流 , 为中医的传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
印会河 , 出生于1923年 , 是江苏省靖江县人 , 他的家庭是当地一个颇有影响的中医世家 。
他的祖父、父亲都是江左名医 , 深得当地百姓爱戴 。 因为他出生之日正好是农历七月七 , 是牛郎织女一年一会的日子 , 所以家人为他取名为谐音“会河” 。

印会河在5岁时就入私塾学习四书五经了 , 到了11岁时就凭优异的学习成绩考取了无锡匡村中学 。
不过在他14岁时 , 正好抗日战争爆发 , 无奈辍学返乡 , 跟随本乡的一名曾在大学任教的老师学习中医 。
【肠胃病|中医印会河,不到20岁就被誉为“江南小名医”,他的一生值得称颂】学医期间 , 父亲让印会河熟背《药性赋》《脉诀》《汤头歌诀》《医学心悟》《温病条辨》等医书 , 学会后便让他跟诊抄方 。
又跟着父亲学习了三年 , 印会河光是学习体会就记下了几十本 , 积累了四千多病例 , 还整理出500多个验方 。
1940年 , 年满17岁的印会河学成后开始独立开诊 , 在乡间治病了 。 因其治病屡有奇效 , 不久就获得了“江南小名医”之称 。

印会河的堂患有血吸虫病已经到了晚期 , 身体严重肿胀 , 生命奄奄一息 , 印会河为堂叔确诊后 , 大胆用药 , 只用了几服药后堂叔的病情便得到了缓解 , 后继续用药慢慢就痊愈了 。
1943年 , 印会河来到武进开业行医 , 后因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了上海 。 在上海他凭自身实力轻而易举得就考取了中医执照 。 从此他在上海开始了新的作为 。
四年后 , 因战乱印会河返回家乡避难 。 在1954年 , 他被保送到扬州地区中医学习班继续深造 。 1955年又入选了南京中医学校中医进修班学习 , 成为了进修班首届学员 。 毕业后便被留校任教 。
在他任学校中医教研组业务组长期间 , 他主编了《中医学概论》 , 改变了中医理论传承的不规范现象 , 填补了中医教育上的空白 , 也一举奠定了他在中医学界的学术地位 。 现此书被再版多次成为了全国高等医学教材 。

1957年 , 印会河调任到北京中医学院担任内科教研组组长 。 第二年他又担当起了医务部主任兼内科主任的重任 。 1964年 , 他又被任命为北京中医学院温病教研室领头人 。
印会河一心为病人操劳 , 他师古但不泥古 , 他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 , 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实践 , 对温热病进行了更合理的分类 , 让辩证论治变得更加完善 。
他将自己这套独具匠心的分类体系编入了《温病纵横》讲义中 , 并且自己亲自上台授课 。 他的创新获得了许多同僚的高度评价 , 在中医界掀起了巨大反响 。
他负责主编出版的《中医基础理论》 , 是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第五版统编教材 , 还被翻译成英文和日文享誉海内外 。

印会河教授是位学验俱丰的人 , 他提出了“抓主症”的辨治方法 , 能够直捕疾病的要害 , 获得奇佳的效果 。 他的中医理论和思想 , 为中医事业传承做出的贡献都值得后人称颂 。

最后说一下 , 中医是一门天人之学 , 是涉及到宇宙时空的一门大学问 。 其次中医也是一门仁德之学 , 治病救人的过程也是行善积德的过程 。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套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的课程《倪海厦视频全套》 , 简单易懂 , 只要你感兴趣 , 坚持就能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