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画展上海开幕 绚烂画作呈现发作性睡病患者“罕见的梦”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公益画展上海开幕 绚烂画作呈现发作性睡病患者“罕见的梦”
文章图片
《罕见的梦》公益画展在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虹桥院区开幕 。 华山医院供图
中新网上海9月22日电(采访人员陈静)白天说睡就睡 , 夜晚噩梦连连 , 情绪激烈时突然瘫倒 , 醒来时感觉身在梦里……有这些怪诞行为者很可能罹患了一种睡眠疾病——发作性睡病 。
公益画展上海开幕 绚烂画作呈现发作性睡病患者“罕见的梦”】9月22日是世界发作性睡病日 。 《罕见的梦》公益画展在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虹桥院区开幕 。 画展收录了30余幅画作 。 这些画作均由发作性睡病患者讲述梦境、志愿者报名成为画师 , 共同进行艺术创作 , 每一幅都饱含医患、志愿者及社会共同的祝愿 。
公益画展上海开幕 绚烂画作呈现发作性睡病患者“罕见的梦”
文章图片
画展收录了30余幅画作 。 华山医院供图
畅游在山水间的游泳者、美丽的大鱼、空中巴士、光影中的母亲、梦中的自己、水上的弯月、雪山上的彩虹……门诊大厅里 , 一幅幅精心创作的画作吸引了众多关注 。 在常人看来 , 每一幅画都充满创意 , 色彩明艳 , 意境独特 。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蓝鲸罕见病专项基金主任戴瑛介绍 , 许多人看了画展后说他们是“天生艺术家” , 其实发作性睡病患者的梦境多是恐怖的 。 据悉 , 与普通人做梦不同 , 发作性睡病患者能够清晰地记忆、描述自己的梦境 。
“虽然这些作品看起来色彩绚烂 , 但是仔细看就会发现 , 每个人的梦境中都暗藏着危机 。 ”戴瑛举例介绍 , 在作品《山水》中 , 大鱼的脊背上有锋利的尖角、鱼儿折断了腹鳍流淌着眼泪 , 山的背面还有火焰 , 这些都是存在于患者潜意识中的危险 。 “我们希望借由这次画展的举办 , 让更多的人关注这一罕见病患者群体 , 也希望让医院成为一个窗口 , 通过艺术的方式 , 向社会传递健康知识和人文理念 。 ”开幕式上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下称:华山医院)罕见病中心执行主任 , 虹桥院区副院长赵重波教授说 。
公益画展上海开幕 绚烂画作呈现发作性睡病患者“罕见的梦”
文章图片
门诊大厅里 , 一幅幅精心创作的画作吸引了众多关注 。 华山医院供图
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于欢副教授22日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告诉采访人员 ,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 。 “这种病常发生在青少年和年轻人群中 , 会造成学习困难、工作能力下降等 , 甚至影响个人前途 。 但是因为缺乏足够了解 , 患者很容易被误解 , 周围人常常也没能给予足够的关注 。 ”这位专家直言 , 包括一些医生也对这种疾病缺乏了解 。
这位专家告诉采访人员 , 白天困倦、猝倒、入睡期/醒转时的幻觉、睡瘫是发作性睡病的典型症状 。 于欢解释 , 与正常人疲惫时感到的困乏不同 。 发作性睡病患者的困倦是难以克制的 。 入睡期/醒转时 , 有的患者会产生幻觉 , 比如看到魔鬼 , 野兽靠近自己 , 听到恐怖的声音 , 或者感觉身体出现位移等 。 一些不愉快的体验会造成患者恐慌 , 甚至因此不敢单独睡觉 。 有的患者在情绪高涨的时候会突然出现短暂的肌肉无力 , 瞬间出现、瞬间消失 。 此外 , 一些患者会在刚入睡时、半夜醒转期或者清晨醒来时出现“睡瘫” , 表现为头脑清醒 , 而四肢无法动弹;常常伴有前胸受压迫难以呼吸的感觉 , 民间俗称“鬼压身” 。
10年前 , 20岁出头的小刘常感到疲惫不堪 , 随时随地袭来的困意完全不受控制 , 开会、同事聊天他都会睡觉 。 可到了夜晚 , 他却睡不好 , 常常被噩梦惊醒 。 说睡就睡的“尴尬”严重影响了小刘的工作和生活 。 今年3月 , 小刘来到上海 , 在于欢医生的门诊 , 他被诊断罹患“发作性睡病” 。 小刘说“我已经被它折磨了十年 , 跑了七、八个城市 , 做过许许多多检查 , 有被诊断过得了神经衰弱、焦虑症等 , 也因此吃过各种各样的药 , 病情反而越来越严重 。 ”经过规范治疗 , 小刘终于回归了正常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