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春捂秋冻”到底有没有道理?这个度一定掌握好

感冒|“春捂秋冻”到底有没有道理?这个度一定掌握好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22日讯(记者张鸣 通讯员应述辉)白鹭已过 , 秋分即来 。 秋分 , 昼夜均而寒暑平 , 三秋过半 , 此时阴阳相伴 , 秋色平分 。 近日 , 武汉气温降低 , 有谚语“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 这句话到底有没有科学道理?秋季是否真的能“冻”?老人“秋冻”又要注意什么?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张继先认为 , 进入秋季 , 天气转凉 , 虽说“春捂秋冻”是经典养生密钥 , 但“秋冻”要有度有节 , 科学进行 。
武汉近日天气转凉 , 街头秋意渐浓 。 记者张鸣 摄
为什么要“秋冻”?
从西医的角度讲 , 气候剧烈变化以后 , 人体自身的体温还没迅速调整到位 , 免疫功能还没迅速调节起来 , 这时就容易生病 。 当身体受点凉刺激 , 会肌肉收缩 , 产生热量 , 体内的免疫细胞功能就能更好激活起来 , 人的免疫力就提升了 。 相当于打预防针 , 要有一个小量的刺激 , 一点一点让身体适应环境 。 所以“秋冻”实际是一种耐寒锻炼 , 提高人体对低温适应能力 , 增强体质 , 以适应寒冬的到来 。
怎么科学“秋冻”?
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 , “秋冻”没有统一的标准 。 但是“秋冻”不是“挨冻” , 一是指“秋不忙添衣” , 二是指“拖延添衣时间” , 适当接受寒冷刺激 , 不一下子穿得太暖和 , 但也不能让身体受寒 , 以让自己略感凉而不寒为度 , 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更应该循序渐进 。
如果“秋冻”这个度没有掌握好 , 就容易冻感冒 。 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 , 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 特别是一些慢性疾病的患者 , 体抵抗力较弱 , 更难以应对流感病毒 。
冻感冒对哪些老年人伤害比较大?
慢阻肺患者 。 如果气温变化幅度太大 , 空气冷刺激会导致慢阻肺患者受伤的呼吸道的黏膜抵抗力下降 , 感冒病毒等病原菌进入肺部 , 就会导致原有疾病发作或者加重 。
糖尿病患者 。 糖尿病患者一旦感冒 , 高血糖水平相当于给病毒提供了更多的养分 , 病毒会长得比较强大 , 要把它杀死就需要更高的力度 , 用更强力度的药物 , 这些药物的代谢可能加重对肝肾的损伤 。
心血管疾病患者 。 感冒引起的炎症、咳嗽和发烧等症状可使心跳加快 , 加重心脏的负担 , 还可能促使心力衰竭、加重心绞痛 , 甚至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 剧烈的咳嗽 , 还可能使硬化的脑血管破裂 , 发生脑溢血 。
感冒怎么快速恢复?
对于年轻人 , 一般有5~7天病程 , 其自身的免疫调节功能 , 可以把入侵的病原体消灭掉 。 因为70%的感冒都是病毒引起的 , 有一定的传染性 。 所以 , 年轻人感冒了以在家休息为主 , 不要劳累 , 多喝水 。 若2~3天后 , 感冒症状不见改善 , 一定要早点到医院治疗 , 通过药物减轻症状 , 缩短病程 。
对于老年人 , 感冒不要在家里扛 。 因为老人大多有基础疾病 , 感冒有可能使其他疾病加重 , 需要医务人员专业的判断 。 所以 , 老年人感冒一定要及时就医 , 切勿乱吃药 。
【编辑:王戎飞】
【感冒|“春捂秋冻”到底有没有道理?这个度一定掌握好】更多精彩内容 , 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