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种菇,箱子养鱼,科技兴农有活力( 二 )


在采收车间 , 采访人员看到 , 鹿茸菇菌柄的高度整齐划一 , 菌伞的大小也都差不多 , 这样的产品“丢头”很小 , 农产品像工业产品一样整齐 。
■提质增效 , 食用菌生产不靠天时
如意情公司的第一批鹿茸菇是今年6月23日装瓶 , 到9月9日出菇 , 这个时间正值武汉高温时节 。 传统的菌菇生产是避开夏季的 , 因为夏季的温度不适合出菇 。 但是工厂化生产 , 控制出菇房的温度和湿度 , 就能保证出菇的时间和品质 , 且一年可以多次出菇 。
如意情工厂里 , 占地最大的当属培养车间 。 两栋厂房 , 有72个培养车间 , 每个车间有4万个菌包 。 推开厚重的钢制闸门 , 从地面直到四米多高的天花板 , 一排排蘑菇整齐地排放在架子上 , 场面非常壮观 。 空调控制温度 , 氤氲的湿气保证湿度 , 照射的蓝光保证出菇生长的光线 , 菇房里所有的数据都显示在钢制闸门外的控制面板上 。
目前车间每天的出菇量在22吨左右 。 公司品牌市场部总监陈小光告诉采访人员 , 前期公司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考察 , 进行了市场培育 。 如意情公司目前是全国鹿茸菇生产的龙头企业 , 今年武汉工厂转产 , 由单一做金针菇转为同时生产金针菇和鹿茸菇 , 目前武汉工厂的产品主要在华中地区销售 , “销售火爆 , 供不应求 , 下一步 , 工厂的产能还将进一步提升 , 鲜菇和干菇同时生产” 。
把市场信息反馈到生产环节 , 在生产环节生产优质品种进一步扩大市场 , 两者相辅相成 。 “之前武汉工厂主要生产金针菇 。 它的出菇时间比鹿茸菇短 , 技术成熟 , 缺点是市场日趋饱和 , 所以企业决定转产生产鹿茸菇 。 和马博士的实验室合作 , 加上工厂多年的生产经验 , 我们有信心把这种效益好的菌菇市场进一步扩大 。 ”陈小光说 。
马晓龙表示 , 作为湖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成员 , 他们的实验室里培育了近30个国内主要栽培的菌种 , 这保证了一旦企业有生产需要 , 实验室就能第一时间提供优质的种质资源 , 这就是“藏粮于技” 。 “像鹿茸菇这种菌种 , 它的生产技术要求比常规菌菇要高 。 就连喷洒在上面的水分、水质不一样都会影响它的生长 。 我们经常和工厂技术人员交流 , 根据天气情况调整温度和湿度的技术参数 。 ”除此之外 , 马晓龙和实验室成员还定期在出菇房放置培养皿 , 再通过检测培养皿里的菌群 , 看出菇房里是否存在致病菌 , 指导企业定期消毒 。 “出菇房用得久了 , 容易滋生病菌 , 比如绵腐病、面包霉等 , 只有定期检测才能保证出菇顺利 。 ”马晓龙解释道 。
据了解 , 目前武汉市食用菌生产以工厂化生产为主 , 设施大棚栽培作为有效补充 , 栽培包括金针菇、双孢菇、平菇等常规品种 , 也栽培鹿茸菇、鸡枞菌等市场认可度逐步提高的新品种 , 进一步扩大羊肚菌、灵芝等珍稀菌种的培育 。 马晓龙博士信心满满地表示:“作为湖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中的一员 , 我们要进一步和企业进行技术交流 , 提供优质菌种 , 帮他们分析和解决病虫害问题 , 同时研究菌渣的再利用 , 让整个食用菌生产提质增效并且更加环保 。 ”
(长江日报采访人员潘璐通讯员刘珂)
@东山农场
鱼儿养在箱子里
坐着“滑梯”去市场
一大早 , 来拖鱼的车辆就等在武汉康生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养鱼的集装箱前 。 工人们把网子系在集装箱一个圆形盖子的两边 , 然后在盖子下斜放一个一米左右的钢制“滑梯” 。 准备就绪后 , 牵起网 , 打开盖子 , 鱼儿就坐着“滑梯”一溜烟地到了网子里 。 整个起鱼过程 , 只需要两个工人牵着网就可以完成 , 相比传统鱼塘需要十个人以上才能起鱼 , 这种集装箱养殖仅从起鱼环节看 , 就能节省非常多的人工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