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秋分善养生

本文转自:劳动午报
一夜秋分善养生
文章图片
9月23日 , “秋分”节气已到 。 秋分 , 融天地之道 , 合阴阳二气于太极 , 将昼夜平分 , 冷暖调和 。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 , 阴阳相伴也 , 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 ”这个时候 , 阴阳之气由夏外散转为秋收藏 , 人体的气血亦同 。 学会科学养生 , 把握阴阳平衡的规律 , 才能够不生病 。
调整“生物钟” 。 从秋分开始 , 天气逐渐变得昼短夜长 , 此时应适当调整“生物钟” , 将夏天晚睡早起的作息时间调整为早睡早起 , 做到起居有时 , 劳逸适度 , 保证充足的休息 , 注意不要熬夜 , 以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 。 但需注意的是 , 心脏病患者不宜“起早” , 肝病、肾病、胃病患者莫要“贪黑” , 切忌过劳 。
适当“秋冻” 。 秋分到了 , 就意味着秋天真正来了 。 天气转凉 , 气温下降 , 宜适时添衣 , 注意保暖 。 然而 , 秋分时节虽凉风习习 , 却不甚寒冷 , 秋高气爽 , 景致宜人 , 是秋冻的最佳时期 , 因此 , 不要一下穿得太多 , 捂得太严 , 尤其是青壮年和无病健康人 , 这样既顺应了秋天阴精内蓄、阳气内守的需要 , 防止厚衣覆盖而致身热汗出 , 损阴伤阳 ,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人体御寒能力 。 另外 , 气候渐凉 , 是胃病的多发与复发季节 。 医学上认为 , 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 , 如果不注意饮食和生活规律 , 就会引发相应的疾病 。
饮食宜润宜酸 。 秋分时节正是秋燥袭人之时 。 秋分后 , 天气依然干燥 , 但由于气温逐渐下降 , 寒凉渐重 , 此时应注意防好凉燥 。 中医认为 , 凉燥最易损伤肺阴 , 引起津气亏虚 。 根据“燥者润之”和“少辛增酸”的原则 , 可适当多吃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食物 , 如芝麻、核桃、蜂蜜、梨、甘蔗、柿子等 , 另外酸甘化阴 , 还宜进食一些带有酸味的食品 , 如葡萄、石榴、苹果、芒果等 。 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 , 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 。 这时候熬些汤汤水水 , 当然银耳、淮山、秋梨是首选 。
放松心情 , 扫除抑郁 。 秋季容易使人情绪低落 , 是抑郁症的高发季节 。 精神调摄方面 , 要保持心态平和 , 多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人和事 。 空闲时间少独处 , 多和家人朋友出门走走 , 相约爬山、郊游 , 登高远眺和玩乐可使不良情绪消散 。 在精神养生方面 , 人们应保持良好的心态 , 不要因秋风秋雨 , 而让自己陷入到悲秋的氛围当中 。
运动要三防 。 金秋季节时 , 天高气爽 , 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机 , 但要注意的是 , 此时人体阳气为收敛、闭藏的状态 , 运动养生要顺应这个状态 , 切忌运动量过大、出汗过多 , 阳气受损 , 平衡失调 。 比较适宜的运动有太极拳、散步、爬山等 , 不过膝关节不好的人 , 要减少爬山、爬楼梯 。
一夜秋分善养生】运动时要注意三防:防受凉感冒 。 锻炼时应等身体发热后 , 方可脱下外衣 。 尤其是老年人外出运动更要注意早晚温差 , 以免受凉;防运动损伤 。 由于人的肌肉韧带在气温下降的环境中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 , 肌肉伸展度明显降低 , 关节生理活动度减小 , 因而极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运动损伤;防运动过度 。 秋天是锻炼的大好时机 , 但此时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 , 因此运动也要顺应这一原则 , 即运动量不宜过大 , 以防出汗过多 , 阳气耗损 。 (钟竹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