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明明可以“光合作用”获取的维生素D,为什么建议你额外补充?

心肌梗塞|明明可以“光合作用”获取的维生素D,为什么建议你额外补充?

文章图片

心肌梗塞|明明可以“光合作用”获取的维生素D,为什么建议你额外补充?

文章图片


提及维生素 , 相信大家都是耳濡目染 。 维生素也叫做维他命(vitamin) , 直接翻译过来就是维持我们人体生命所必需的一种元素 , 对正常的生长发育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 。
我们身体里有这样一个必需的维生素 , 它可以起到一种类固醇激素的作用 , 不同于其他需要依赖于食物补充的维生素 , 人体其实可以通过太阳也能够合成这种维生素 , 而且通过晒太阳方式产生的这种维生素 , 约占人体总量的80% , 远远超过了食物提供的量 。
这个维生素你大概知道是什么了吧?
那就是维生素D!

一、但是 , 我们对于维生素D的营养补充状况并不理想 。
我们身体是非常依赖维生素D的 , 从人类演化方面 , 最后演化出了好多办法来补充维生素D , 比如说皮肤的黑色素会影响对紫外线的吸收 , 人类的祖先往北走 , 去往北半球 , 天气越来越冷 , 那阳光就会变弱 , 为了适应这种紫外线较弱的环境 , 就会发现人类演化后的皮肤就开始越来越白 , 比如说北欧人的肤色也开始变浅 , 实际上是有利于皮肤接受更多的紫外线 , 进而在体内可以生成更多的维生素D 。
二、谁容易缺乏维生素D呢?
我们人体虽说可以通过晒太阳就能合成维生素D , 但是维生素D的缺乏却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 根据国内的统计 , 儿童和青少年对维生素D的缺乏几率大概是在18.6% , 成年人维生素D的缺乏几率大概是21.4% 。 我们很多人其实存在维生素D不足的状况 。
此外 , 如果是妊娠和哺乳期的妇女 , 老年人、喂养不当的婴儿、儿童肥胖人群都是容易缺乏维生素D的高风险人群 。
三、如何了解自身是否缺乏维生素D?
要想在早期就发现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 , 检测血清当中25-(OH)D的水平是至关重要的检查手段 , 可反映人体是否真的缺乏维生素D 。
一般情况下 , 人体25-(OH)D大于75nmol/L说明体内维生素D较为充足 , 而如果小于50nmol/L则可认为是缺乏维生素D 。

正常人每天所需的维生素D是10微克(400个国际单位) , 老年人、孕期哺乳期妇女以及其他特殊人群需要维生素D的量会更多一些 , 但一般可通过饮食以及晒太阳摄取 , 大多数人不易缺维生素D , 也无需进行25-(OH)D水平的筛查 。
如果出现维生素D的缺乏且已有明显症状 , 患者可以在营养师的建议下使用补充剂进行补充 , 并在服药后3-6个月进行血清25-(OH)D水平的复查 , 以判断摄入维生素D有否超量 , 以免因此诱发不良反应 。
四、维生素D对健康有什么好处?
维生素D的作用基本上接近一种类固醇激素 , 跟其他的脂溶性的维生素不同 , 维生素D不仅仅储存在肝脏当中 , 而是在各个组织都有分布 , 这就意味着维生素D虽然叫维生素 , 但实际上它如果作用在多个组织 , 就证明人类对维生素D的需求是广泛的 , 这个作用就像是“激素” 。
人体激素是自身合成分泌 , 可用于目标组织器官的特殊效应的物质 , 比如血清素、催产素等等物质 , 之所以这些物质起效如此精准 , 就是因为“目标”细胞都会有一些特定的“受体” , 这些特定“受体”就是一把把需要“特定钥匙的门” ,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
维生素的自身合成 , 它的起效也需要对应的 “锁孔” , 就是所谓的受体 。 而维生素D的受体 , 后来发现在人体大量的组织细胞上都有存在 , 比如骨骼、消化道、心脏、肝脏、肾脏、皮肤、血液、淋巴、内分泌器官 , 包括大脑都有存在 , 相当于很多细胞都给维生素D“开门” , 那就意味着维生素D非常重要 , 广受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