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礼,无以立“-“礼“对于古代社会发展到底有多重要?

那么"礼"对于古代社会发展到底有多重要呢?礼"是封建王朝用来维护秩序的手段
我们知道 , 在中世纪的欧洲非常推崇宗教 , 这是他们用来控制民众思想的手段 , 而在中国 , 则是用"礼仪"来控制士大夫和诸侯思想 , 让他们不反叛的手段之一 。
今天我们就以"五礼"为核心来探析一下 。
自"五礼"出现后 , 周天子与诸侯的界限被清楚分开 , 根据身份不同 , 所能使用的仪仗排场各不相同 。
“不学礼,无以立“-“礼“对于古代社会发展到底有多重要?
文章图片
这也让周朝初立之时 , 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井然有序 , 秩序分明 。 五礼"的出现 , 使周朝王室对于种种事情有据可依 , 也使天子威严更胜 。
《诗经·周颂·雝》中说:假哉皇考!绥予孝子 。
宣哲维人 , 文武维后 。 正是描绘了对于周礼盛行之时 , 父慈子孝、君安臣乐的美好景象 。 所以在春秋战国之后 , 各时期的文人大夫 , 也都对后来的"礼崩乐坏"之象 , 痛惜扼腕不已 。
大家平时看电视剧 , 古装剧里的君王一般疑心都很重 , 因为能干的臣子手里往往都握有实权 , 一个心念不正 , 虽然未必会改朝换代 , 但若生事 , 也会让民众怀疑君上英明 , 且大动干戈 , 于发展社稷不利 。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言:"天子之职莫大于礼 。 他认为 , 天子最重要的任务 , 就是维护礼制 , 礼就是朝廷的纲纪 。
天下民众极广 , 在这其中并不缺乏有智慧超群武力超群的人 , 而他们都愿意受制于天子 , 听从天子的调遣 , 这就是礼制对于朝廷纲纪的作用 。
“不学礼,无以立“-“礼“对于古代社会发展到底有多重要?
文章图片
礼仪使上下有序 , 让"上之使下 , 犹心腹之运手足 , 根本之制支叶;下之事上 , 犹手足之卫心腹 , 支叶之庇本根 。 然后能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 。 由此可见礼仪对于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 。
汉文帝时 , 梁太傅贾谊上奏说 , 天子的尊贵 , 就像是大堂 , 而臣下就像是堂下的台阶 , 百姓就像是平地 。
假使台阶没有层级 , 大堂的边角就会接近地面 , 显得很矮 。 而高堂威远难以攀登 , 低堂矮近易于践踏 。 所以古代的圣贤设立序列 , 使君王的威严难以被轻视 , 才让国家得以长久保存 。
汉文帝在一些事情上 , 很喜欢接纳朝臣意见 , 所以屡有圣裁 , 天下平定 , 百姓安稳 。
“不学礼,无以立“-“礼“对于古代社会发展到底有多重要?
文章图片
贾谊说:"廉耻节礼以治君子 , 固有赐死而亡戮辱 。 他认为 , 君主如果对待臣下以礼 , 那么臣子就会自爱 , 君主用礼义廉耻来对待大臣 , 大臣就会重视自身的品行和气节 。
汉文帝接纳了这些建议 , 开始认真培养大臣的气节 , 不再将刑罚滥用于臣子身上 , 在这之后 , 但凡是有罪的大臣 , 都选择自杀 , 而非受刑 。
这些都可以看出 , 礼仪对于封建王朝 , 不失为约束臣子 , 培养臣子品节 , 以防他们造反的一种有效的约束手段 。
我们知道 , 古代不论什么王朝读书人都是很少很金贵的 , 因为很少有能读的起书的人 , 而这种"物以稀为贵"的少却是封建王朝统治者故意的 。
愚民政策在古代 , 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是大规模、长时间使用的 。
但民众如果总是不开化的状态 , 长时间庸庸碌碌 , 就会丧失生活斗志 , 于生产发展不利 , 所以古代大多王朝皇室都有推崇的宗教和礼仪 。
前者是为了让民众心有期盼 , 用期待来世的方法 , 在今生努力工作 , 后者则是为了让他们温和 , 减少戾气 。
“不学礼,无以立“-“礼“对于古代社会发展到底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