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盛寿院士:心血管病防控仍需突破瓶颈

胡盛寿院士:心血管病防控仍需突破瓶颈
文章图片
在近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办的中国心脏大会(CHC)开幕式上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对新时代中国心血管病防控工作进行展望 。
01
心血管病防治仍任重道远
“过去十年 , 中国心血管病防治医疗服务可及性和质量指数进步令世界瞩目 。 ”胡盛寿院士介绍 , 我国心血管病医疗资源与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 多项心血管技术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或接近领先水平 。 例如 , 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快速发展 , 冠脉介入治疗(PCI)数量已居世界首位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手术量较6年前增长了32倍 。
胡盛寿院士指出 , 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 , 以及心血管危险因素流行 , 心血管病死亡率和病残率仍在增加 , 疾病负担下降的拐点仍未出现 。 仅关注医院的技术进步 , 并不能降低中国心血管病的疾病负担 。
数据显示 , 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 , 心血管病都是我国居民的首位死因 。 我国每5例因病死亡病例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 , 而且心血管病发病率持续升高 。 1990—2015年 , 中国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死亡率仍在持续升高 。
在人群层面 , 我国居民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吸烟、糖尿病患病人群庞大 , 人群中吸烟、高盐饮食和体力活动少等不良生活方式问题突出 , 这些危险因素如不能得到有效遏制 , 加之人口老龄化 , 中国心血管病患者数仍会进一步增加 。
02
防控策略应从四方面着手
国家高度重视心脑血管病防控工作 。 在《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中 ,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被列为15项专项行动之一 。 “我们需要正视 , 中国心血管病防控方面仍存在待突破的瓶颈 , 同时也面临挑战 。 ”对此 , 胡盛寿院士表示 , 新时代中国心血管病防控工作要从四方面着手 。
第一 , 以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体系为抓手 , 构建以健康环境、健康文化和健康生活方式为特征的“零级预防” 。
胡盛寿院士表示 , 应坚持预防为主、以基层为主的方针推进“零级预防” , 强调心血管防控重点从医院向社区和社会转移 。 要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 , 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 在生命早期强调心血管健康 , 推进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发生为目标的“零级预防” , 建立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医学技术和能力支撑体系 。 基于此 ,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成立了国内首家“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 。 另外 , 应从健康饮食、身体活动、肥胖、吸烟、睡眠和心理方面加强干预 , 并形成有利于健康生活方式的社会环境 。
第二 , 做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 , 以提升血压、血脂、血糖异常的筛查、治疗和控制为目标 , 以维护血管健康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为核心 。
由于我国高血压控制率仍较低 , 中国居民的终身卒中风险近40% 。 我国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三高”的控制率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 构建以提升“三高”控制率为核心目标的一级预防体系非常重要 。
第三 , 针对院前、院中和院后存在的不足 , 补医疗短板 。
“有研究显示 , 我国77%的心血管死亡发生在家里 , 这提示我们 , 对心血管病急重症的救治要从院内延伸至院外 , 尤其要提升心血管急重症的社会救治能力 。 ”胡盛寿院士坦言 , 尽管我国大城市、大医院的救治水平已经可与发达国家媲美 , 但在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的心血管病救治能力仍有明显差距 。
胡盛寿院士指出 , 医疗技术实施存在“二八定律” , 即20%的大医院开展了80%的手术 , 80%的小医院开展了20%的手术 。 优质资源下沉仍任重道远 , 需要切实采取针对性措施 , 提高基层医院的诊疗能力和医疗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