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心相牵 共谋发展谱新篇——天津市静海区助力甘肃镇原县乡村振兴

本文转自:中国日报网
驾车从甘肃镇原县城沿着327国道向西北方向行驶 , 20分钟左右就到了开边镇解放村 。 绿树环绕、花香满鼻、道路整洁、钢架大棚连成片……是解放村给人的第一印象 。
宽敞干净的文化广场上三五村民在聊天 , 景观墙处的瀑布倾泻而下、水雾蒸腾 。 村子另一边 , 庆阳市青禾湾生态农场的大棚里 , 随处可见村民们忙碌的身影 。
跨越山海心相牵 共谋发展谱新篇——天津市静海区助力甘肃镇原县乡村振兴
文章图片
跨越山海心相牵 共谋发展谱新篇——天津市静海区助力甘肃镇原县乡村振兴】“开边镇解放村是天津援甘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 , 天津市静海区计划在镇原县建成4个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示范村 , 实施13个乡村建设项目 。 ”天津市静海区援派干部、解放村党支部副书记王学沛说 , “乡村振兴示范村建成后 , 将以点带面 , 促进农业农村全面均衡发展 。 同时 , 我们将发挥静海区人才、资源、体制等方面优势 , 助力乡村振兴示范村基层治理能力有效提升 。 ”
今年27岁的王学沛 , 是静海区选派到甘肃省的34名党务工作者之一 , 于今年4月23日来到解放村 , 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 。 “来之前 , 我做好了村子在大山深处的心理准备 。 来了后 , 发现这里不仅交通便捷 , 基础设施完善 , 还因风景优美 , 被称为‘县城的后花园’ 。 ”王学沛笑着说 。 他买了一辆电动自行车 , 每天在工作之余 , 骑着车到村里各处转转 , 看看村民的生活状态 , 体验着不同的风土民情 。
跨越山海心相牵 共谋发展谱新篇——天津市静海区助力甘肃镇原县乡村振兴
文章图片
但很快 , 王学沛也发现了一些在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 “村子里的红白喜事时间太长了 , 最少是7天 , 最多甚至达到半个月 。 这严重影响了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 , 而且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 ”王学沛说 。
在与解放村党支部书记朱泽明商议后 , 7月下旬的解放村协商议事会上 , 王学沛提出了限制红白事时间及规模的提议 , 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 并在当天制定了相关方案 , 规定红白事时间不得超过5天 , 礼金不得超过50元 。
今年以来 , 天津市静海区不断加大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投入 , 从提高资金合作效益、促进稳岗就业、推进产销对接等方面 , 帮扶镇原县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跨越山海心相牵 共谋发展谱新篇——天津市静海区助力甘肃镇原县乡村振兴
文章图片
据镇原县委常委、副县长张峰介绍 , 天津市静海区计划财政帮扶镇原县资金5600万元 , 共用于12类22个项目 。 目前 , 已完工项目7个 , 在建项目12个 。 通过“一对一”对接、“点对点”运送、“一站式”服务等方式 , 帮助镇原县稳定脱贫群众转移就业 , 通过务工增加收入 , 目前已帮助3063人就业 。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各界参与的模式 , 积极开展消费帮扶行动 , 和镇原县建立了长期定向采购合作机制 , 宣传鼓励社会各界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购买镇原特色产品 , 多方联动推进消费帮扶 , 帮助镇原县销售农产品价值1812万元 。
为促进镇原县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 静海区选派3名党政干部、31名医疗等专业技术人才到镇原县挂职帮扶 , 选派镇原县62名党政干部、100名专业技术人才到静海区挂职培训 , 切实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 按照“一县一园”“产业融合”的工作思路 , 与镇原县共建产业园区 , 培优育强特色优势产业 , 已共建产业园区2个 , 入园企业累计投资6520万元 。
跨越山海心相牵 共谋发展谱新篇——天津市静海区助力甘肃镇原县乡村振兴
文章图片
乡村振兴 , 产业振兴是关键 。 静海区通过强化区域协作、共享机遇发展等方式 , 推动镇原县产业高效发展 , 引导5家天津市企业落户镇原 , 在镇原县成立企业6家 , 新增投资925万元 。 (中国日报天津采访人员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