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北京城里的“暴发户”,结果成了路边乞丐,一夜路边饿死一层

随着辛亥革命的发生 , 满清的封建统治正式走向末路 。 民国政府当权 , 对那些清朝遗留下来了八旗子弟来说 , 这无异于是天塌下来一般 。 清代史书记载 , 护卫京城各处安全的八旗军共十二万人有余 , 辛亥的这一声炮响 , 直接轰碎了这群满人手里的铁饭碗 。
清朝自努尔哈赤起兵建国到溥仪退位 , 八旗士兵始终是大清军事中的核心力量 。 在清兵入关的时候 , 害怕满族人被汉民同化 , 所以 , 无论是出身何处的八旗子弟都只能在朝廷或部队中服役、当差或者做官 , 严格避免满族人进行农耕活动或商业活动 。
本是北京城里的“暴发户”,结果成了路边乞丐,一夜路边饿死一层
文章图片
满洲、蒙古、汉军同属一旗 , 旗色亦相同 , 惟从军、入仕待遇有所不同 。 八旗人的后代称八旗子弟 , 又称旗人 , 后多借指倚仗祖上有功于国而自己游手好闲的纨绔流氓子弟 。
众所周知 , 清朝是满人的天下 , 清政府的这种制度也让八旗子弟自然而然的觉得自己是“上等人” 。 虽然 , 清朝并未像元朝一样给百姓划分三六九等 , 但是 , 仅从清朝八旗子弟中“上三旗”、“下五旗”的称呼中就能看出其中的猫腻 。 旗人之间尚且存在地位差异 , 更何况旗人和汉人呢?
之前我们也说过 , 就连清朝对待罪犯的量刑方面 , 八旗子弟和普通百姓都有所不同 。
本是北京城里的“暴发户”,结果成了路边乞丐,一夜路边饿死一层
文章图片
由于在政策上开了绿灯 , 且八旗子弟都是保卫清朝的军事支柱 , 所以 , 能当上八旗士兵的成年人每月都会由清廷发放丰厚的饷银 。 在那个年代 , 还有一种类似现在预备役部队的“教养兵” , 也是在十六岁以上的八旗子弟中选拔的 。 教养兵属于正规八旗军的后备补充力量 , 平时少有作战任务 , 而且 , 能领到相应的饷银 。
八旗军制度本是为了扩充清朝的军事力量 , 可是 , 到了乾隆年间 , 由于八旗军缺乏有效管理 , 士兵们极为散漫 , 甚至 , 有传言说部分士兵连弓都拉不开 。 面对这种情况 , 乾隆皇帝也曾下旨斥责 , 可种种不正之风已渗透到了八旗兵的骨子里 , 很难根治 。
由于八旗子弟在农业和商业上毫无建树 , 靠着朝廷吃每个月的饷银并不够全家维持生计 , 所以 , 最终许多八旗兵只能变卖祖产维生 。
本是北京城里的“暴发户”,结果成了路边乞丐,一夜路边饿死一层
文章图片
面对这样缺乏战斗力的八旗部队 , 清政府逐渐对其失去了信心 , 时间一长找不到有效对策的朝廷便开始培养新军 。 我们熟知的湘军、淮军就是在当时崛起的 。 朝廷有了新的侧重 , 八旗士兵的饷银自然要受到调整 , 所以 , 八旗铁饭碗里的伙食越来越少 。 再加上八旗军队内部长期腐朽不堪 , 从上到下层层剥削 , 种种情况的发生使得八旗子弟的生活更加窘迫 。
溥仪下诏退位 , 清朝终于走到末路 , 这些地位高人一等的八旗子弟也跟随腐朽的清廷一同陨落 , 彻底成了普通人 。 可以说 , 二百多年积下的历史尘垢 , 使一般的旗人既忘了自谴 , 也忘了自励 。
长期的散漫生活使得这群八旗子弟并没有一技傍身 , 缺乏谋生手段 , 手里有些余钱的八旗子弟尚能过过以前优越的物质生活 , 没钱的便只能变卖产业 , 连祖产都没有的就只能喝西北风了 。 根据史籍记载:在当时有不少旗人贵族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死在了街头 , 可见 , 清廷垮台以后这群旗人有多凄惨 。
本是北京城里的“暴发户”,结果成了路边乞丐,一夜路边饿死一层
文章图片
甚至有文章这样说道:
本是北京城里的“暴发户”,结果成了路边乞丐,一夜路边饿死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