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病毒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专门攻击这些“软肋”

9月27日 , 在天津市第189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 , 有采访人员提问“病毒传播速度越来越快 , 是不是就越来越不好防 , 那我们如何做好预防?”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张颖做了回答 。
张颖:病毒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专门攻击这些“软肋”
文章图片
张颖表示 , 确实是传播越来越快 , 越来越不好发现 , 但是站在病毒角度“换位”来看 , 它之所以传播这么快 , 这么不好被发现 , 是因为它专攻我们的软肋 。 这些软肋有哪些呢?比如 , 在人群聚集场所不戴口罩、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不注意手部卫生、坚持带病上班上学参加聚会聚餐、高风险区暴露史不报备、不参加核酸筛查、逃避封管控措施等等 。
这些病毒专门攻击的软肋 , 有些是习惯问题、有些是侥幸心理 , 有些是害怕逃避 , 所以病毒自己在变快 , 我们经常说病毒很隐匿 , 这个“隐匿”其实是打引号的 , 躲着、藏着就是在帮助病毒传播帮助它隐藏 , 但无论是什么 , 只要我们不给病毒机会 , 那么感染和传播都是可以避免发生的 。 因此 , 我们不惧怕病毒 , 但是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 , 对病毒感染要时刻保持预防状态 , 从而做到病毒攻击不了自己 , 自己不会成为传染源 , 也就不会给家人、朋友、同事带去麻烦 。 所以说要做好预防 , 认清楚病毒是怎样快速传播的 。
有采访人员提问“静态管理区与低风险区有何区别 , 静态管理区内人员会被赋码吗?可以在区内或者离开静态管理区上班吗?”
张颖表示 , 静态管理区和低风险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 低风险区是来源于第九版防控方案 , 有专门的定义 , 低风险区是不限制出行的 , 只要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 就可以在街道跟街道之间进行流动 , 不限制人员出行上班等 。 而且低风险区要是外溢到其他区域 , 可以进行排查 , 知道你是从低风险区过来的 , 要采取“三天两检”健康监测的管控措施 。
但是 , 静态管理区是天津在本轮疫情防控过程当中 , 自己摸索出来的这样一个管控的经验 。 静态管理区也不是既往所说的防范区 , 它是以静作为主要目的 。 在静态管理区里面是不可以自由流动的 , 划完这个范围以后 , 是以小区为单位 , 要做到相对静止 , 大家可以在小区里面下来采核酸 , 可以购买物资 , 可以每家每户每天派人出来采购相关物品 , 出现一些特殊的情况 , 可以开证明去就医 , 去办一些重要的、必须要办的事情 。
为什么要设静态管理区?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 当阳性感染者每天都去他家门口的菜市场买菜、买东西 , 按照管控措施要把菜市场关掉 。 但是 , 只是关掉菜市场 , 只是管控了菜市场里面的工作人员 , 风险是控制不住的 , 因为菜市场里还有其他的买东西的人员 , 流动性非常大 , 他每天都有可能跟阳性感染者在同一个时段同一个空间 , 会有暴露 , 如果采取低风险区的话 , 这些暴露人员有可能就已经被感染了 , 他会把病毒带到其他地方去 。 但是要划中风险区 , 把整个菜市场周边所有的小区都划成中风险区 , 管控就有点“过度”了 , 中风险区一划上 , 就是非必要不出家门了 , 而且是7天 。
在这种既有风险 , 现有的低风险区又管不住的情况下 , 我们摸索出来了静态管理这样的一个方式 , 一般的是以三天作为一个最低的线 , 如果在静态管理区连续三天筛查没有异常 , 其实就可以解封了 。 如果在这三天管控过程中出现异常 , 就会升级为中风险或者高风险 , 我们会把这个圈维持到7天 。
所以说了静态管理的静态管理区里面要不要赋红码?在里面的是不赋码的 , 但是如果是次密接、不能集中隔离的密接、高风险人员 , 这些被推送的人员肯定是要赋码 。 静态管理区的人流出到区外 , 是要对他进行赋码管理的 。 静态管理区的人还能去上班吗?那肯定是不能的 , 至少在静态管理的时段内 , 他是不能出行上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