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企结对助力壮大村集体经济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发展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之路 , 河津市僧楼镇领题“村企结队” , 通过集思广益 , 精选项目 , 多点发力 , 村企共赢 , 形成“村村致富、百花齐放”新格局 。
集思广益 , 擘画发展新蓝图
僧楼镇是河津的工业强镇 , 境内19个行政村 , 300余家企业 , 其中规上企业达21家 , 镇域经济跻身全国五百强 。 如何发挥这一优势 , 助推集体经济快速发展,镇党委政府揭榜领题,围绕村企合作作大文章 。
上下联动集思广益谋划项目 。 成立专班 , 深入乡村企业开展调研 , 组织各村“两代表一委员”、致富能手、卸任干部、在外离退休老同志等座谈研讨 , 因地制宜探索谋划适合本村发展的产业项目 。
瞄准需求遴选企业精准发力 。 坚持“党建引领、村企联动、优势互补”的原则 , 立足镇情村情 , 遴选重点企业 。 通过实地考察、多方论证、双向交流 , 确定结对名单 , 逐村制定村企合作发展计划 。
综合考评倒逼责任稳步推进 。 将村企结对项目情况纳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考核评比范畴 , 建立一周一研判、一月一小结、一季一观摩、一年一考核的“四个一推进机制” , 以目标倒逼进度、以结果检验过程 , 确保结对项目快速推进、落实见效 。
集约经营多点开花强村富民 。 利用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 , 积极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发展模式 , 采取土地入股经营、土地流转租营、协议种植分营 , 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成立公司等 , 实行集体集约经营 , 群众劳务收入和获益分红 , 最终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企业互利共赢、群众增收致富 。
目前 , 首批村企共建10个经营性项目全部签约 , 涉及特色农业、养殖业、商贸业、非遗文化、乡村旅游等行业 , 总投资5600余万元 。
“九牛”爬坡 , 倾情奉献蛮荒力
僧楼镇地处吕梁山脚 , 历史悠久 , 人文积厚 。 中华夏民族的始祖华族曾在此繁衍生息 , 兰陵王高长恭在此发兵攻打北齐 , 唐太宗李世民囤兵西进 。 历史与现实交汇 , 在这里留下了闪光的印迹 。
村企结对助力壮大村集体经济
文章图片
小张村永宁堡晋南民俗文化旅游项目
在村企结队发展中 , 镇党委高位站队 , 超前谋划 , 精选项目和企业 , 各项工作有序快速推进 。
山西宏达钢铁与小张村结队 , 开发永宁堡晋南民俗文化旅游项目 。 项目规划总面积约100亩 , 包含“一街三中心”、20余户仿古街区风貌改造和同步配套的大型游乐设施 。 项目以永宁堡晋南民俗文化为主题 , 用建筑、景观等设计手段 , 致力于打造集文化故事性、景观实用性、环境和谐性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 目前 , 企业已注资5000余万元 , 主体建设已经完工 。 项目建成后将全部赠予小张村集体所有 , 可设置商户13家 , 提供就业岗位40余个 , 年通过收取商铺租金、出售小张纯手工红薯粉条及柳货等 , 预计可为村集体增收50余万元 。
李家堡村转花灯自盛唐流传至今已千余年 , 是省级非遗保护项目 。 山西奋达机械结队李家堡村党支部 , 建设村级转花灯非遗文化馆 , 致力于打造集教学、展览、研学、文艺演出等为一体的非遗品牌文化 , 实现非遗文化舞美化、产业化、商业化 。 项目建成后可吸纳当地劳动力100余人 , 推动村集体年增收20余万元 。
刘家堡村地处僧楼大街 , 人口密集 , 商贸活跃 , 发展集贸得天独厚 。 富鑫灰业有限公司与刘家堡村结对打造集贸市场 , 规划建筑面积6000余平米 , 涉及农资、蔬菜、百货、农副产品、农机建材等多功能区 , 设计摊位200余个 。 该项目由自筹资金、帮扶企业和社会资本三方面投入 , 通过市场化运营 , 实现村集体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