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使用电子产品,我国颈肩痛发病率达71%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采访人员张华
由于长期使用电子产品 , 固定阅读姿势 , 让我们的脊柱周围肌群灵活性和耐力变差 , 这使得颈肩痛、颈椎病等脊柱疾病高发 。 6月26日 , 在广东药科大学健康学院主办的“广东脊柱健康前沿技术论坛”上 , 来自广州各大医院的骨科及疼痛科专家介绍了 , 脊柱疾病科学诊疗及康复运动训练方式 , 提出了“用好MIT(医用红外热成像)绿色检查工具”“在脊柱健康中 , 立体治疗的观念”以及“柱手术失败的多学科诊疗模式”“脊柱治疗智能机器人”等先进诊疗技术和理念 , 令人耳目一新 。
大量使用电子产品 , 颈肩痛发病率达71%
广东药科大学副校长黎锦城在论坛上介绍 ,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脊柱健康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 脊柱健康有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不断涌现 。
大量使用电子产品,我国颈肩痛发病率达71%
文章图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邹学农透露 , 脊柱骨科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包括退变、创伤等 , 我国老年人口已经达2.5亿人 , 其中脊柱呈现疾病的人数超2亿人 , 但是目前脊柱外科医生只能解决10%病人的问题 , 80%-90%的病人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 。 当前 , 脊柱融合术、椎体成形术是医疗业内主要的手术手段 , 但是手术失败率10%-30% 。
大量使用电子产品,我国颈肩痛发病率达71%
文章图片
图/龙氏治脊手法
“据调查 , 我们现在人每天低头看手机长达两三个小时 , 由于大量使用电子产品 , 我们的生活、工作模式发生巨大变化 , 长期看电子产品 , 固定姿势 , 让脊柱的肌群灵活性和耐力变差 , 这使得颈肩痛、颈椎病高发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刘刚介绍 , 目前我国颈肩痛发病率达71% , 这是慢性病中最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 。
“小燕飞”作为一种脊柱疾病的康复锻炼方法 , 常常被推荐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颈膜炎症、轻度的腰椎滑脱等患者 , 认为有治疗作用 。 但是临床很多病人反馈 , 训练后疼痛症状更加明显 , 这是为什么呢?刘刚教授表示 , 这就需要考虑针对管是否明确 , 对脊柱及周围肌群的评估是否准确 , 而训练的介入时机、强度以及动作是否标准 。 因为训练的不恰当可能引起继发性损伤 。 他还指出 , 虽然“小燕飞”练习没有错 , 但练习时需因人而异 , 而且强度(抬起高度应)、时间(肌肉收缩时间)应循序渐进 , 并非“飞”得越高越好 , 比如产生疼痛时就要停止运动 。
从安全有效的角度讲 , 刘刚教授建议游泳、平板撑、悬吊训练等运动方式对脊柱健康更好 。 另外 , 更好的肌肉力量练习注重低次数、多组数、慢速度、训练后进食蛋白质、休息48小时等原则 。
诊疗脊柱疾病可选用多种“高科技”工具
广东药科大学副校长黎锦城在论坛上介绍 ,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脊柱健康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 脊柱健康有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不断涌现 。
在脊柱疾病的诊疗中 , 不少患者存在疼痛 。 如何评估疼痛的部位及病因 。 在论坛上 , 来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卢振和介绍了她推荐的一项检查 , 即MIT(医用红外热像) , 她认为 , 这个检查往往与膝关节病与脊柱力学有关 , 可敏感、真实、全面评估身体健康 , 比如MIT检查发现 , 患者的某些部位温度异常增高 , 这预示着可能存在炎症;而且MIT还可显示血管或血液量 , 比如堵塞处会呈现高温 , 而远端处则低温 。 因此 , 卢振和主任认为 , MIT可帮助临床医生在针对脊柱疾病方面制定治疗前后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