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植发端 , 目前行业已经形成了四类参与方 。
具体来说 , 一是如上海长征医院、西南医院等公立医院的植发科室;二是以伊美尔、熙朵等为代表的民营医美整容机构的植发科室;三是以恒博等为代表的民营非连锁植发机构;四是以大麦植发、碧莲盛、雍禾医疗、新生植发等为代表的全国民营连锁植发机构 。
文章图片
根据动脉网此前的调研 , 包括大麦植发、碧莲盛、雍禾医疗、新生植发等在内的大型连锁植发机构 , 大约占据中国植发市场份额的35% , 为主要力量 。
需要提及的是 , 我国的植发医疗服务市场受到严格监管 , 所以每一个植发医疗服务提供商都要取得有效的医疗执照才能营业 。
“植发作为改善脱发的重要方法 , 安全性好 , 毛囊成活率高 , 正成为更多脱发人群的选择 。 ”上述投资人表示 。
以大麦植发为例 , 其招股书显示 , 2019年、2020年及2021年 , 该企业的总收入分别为7.47亿元、7.64亿元及10.21亿元 , 呈现连年上涨的趋势 。
另外 , 在植发患者数量上 , 大麦植发也由2019年底约23800人增加至2021年底约32700人 。 2019-2021年 , 大麦植发的付费患者就植发服务的平均交易额分别约为30000元、25800元及24700元 。
但是 , 在持续增长的营收背后 , 植发行业也开始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
大麦植发的招股书显示 , 2019-2021年 , 其毛利率分别为79.8%、75.9%、70.9% , 呈逐年下降趋势 。 而在今年4月发布上市后第一份年报的雍禾医疗 , 其2021年尽管实现营收21.69亿元 , 同比增长32.4% , 但净利润率同比大幅下降26.3% , 为1.18亿元 。
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 就是营销费用高企:由于当前植发机构同质化严重 , 为了能更好获客 , 高密度的广告投放和循序渐进式的消费诱导 , 是植发机构通用的营销手段 。 根据招股书 , 大麦植发2019年至2021年的营销及分销开支分别为5亿元、3.99亿元、5.2亿元 , 占据营收一半左右 。
面对挑战 , 整个行业该如何应对?未来趋势又将如何演变呢?
持续“秃破” ,
脱发市场的三大趋势演进
在千亿脱发市场寻找突围之路的过程中 , 三大趋势已经开始浮现 。
一是在民营植发机构端 , “治疗、养护、植发”一体的模式正在成为主流 。 作为低频的行为 , 植发需要不断通过营销方式拉新 , 导致植发机构需要花大力气不断在做增量上 。 因此 , 如何将以前的存量顾客盘活就成了植发机构需要思考的问题 。
目前 , 头部的植发连锁都或多或少在尝试通过延展其他业务来使用户进行消费 , 以及做大整个盈利的盘子 。
二是无论药物端 , 还是植发端 , 皆需重视技术创新 。 纵观当下植发机构们的财务数据可以发现 , 研发费用支出占营收比例1%-3%不等 , 占比过低 , 这使得服务机构们过度依赖营销 。 另外 , 在脱发人群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 , 目前市面上的防脱发药物仍然有限 , 亟需更多创新药和创新疗法的出现 。
三是全球市场快速崛起 , 出海也是新选择 。 海外脱发发病率高、支付能力强 , 植发手术量快速增长 。 与中国相比 , 欧美人开始出现脱发问题的年龄更靠前 , 且各年龄阶段脱发发病率远高于亚洲人 。 海外庞大的脱发治疗需求叠加较强支付能力 , 推动近年海外植发手术量进入快速增长期 。
根据国际毛发移植协会数据 , 2012-2019年期间北美、南美、欧洲、非洲地区的植发手术量分别以9.1%、21.6%、10.2%、27.1%的CAGR大幅增长 , 海外脱发治疗行业市场前景可期 。
- 罗欣药业向沂南捐赠总价值近15万元的儿童专用药 彰显企业担当
- 国产纳米孔测序仪市场化加速,这家企业做对了什么?
- 义诊进企业,邹城市人民医院专家上门送健康
- 走进统一企业 探秘酸爽美味
- 瞄准“孤儿药”赛道 张江创新药企业开辟出海新航道
- 社工委在行动丨东岗西路街道: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心理健康进企业
- 人与企业的成长规律都差不多 稍不注意意外都有可能发生
- 病床能帮病人拍片和翻身,这个企业的产品广泛用于三甲医院
- 新区企业再发肿瘤早筛重磅研究新成果
- 2021年全球及中国眼科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及重点企业经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