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大便先硬后稀,阳虚!仲景千年补阳方,阳气足,大肠通,请学习

运动|大便先硬后稀,阳虚!仲景千年补阳方,阳气足,大肠通,请学习

文章图片

运动|大便先硬后稀,阳虚!仲景千年补阳方,阳气足,大肠通,请学习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 , 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 。 文中所述配伍、方剂 , 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 切勿盲目尝试 。 )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内科学》
你好 , 我是中医人 , 文君然 。
今天这篇文字 , 我想和你聊聊 , 大便开头干硬 , 后来稀溏的事儿 。
这是一个常见的现象 , 很多人在后台问过我 。
对这个问题 , 好多年前 , 我曾经专门学习过一张有名的医案 。 它非常生动地道出 , 引起此现象的具体因素之一 。 我给你聊聊吧 。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 , 当时是35岁 。
他什么毛病呢?就是大便不规律 , 开头是十分干硬的 , 宛如便秘 , 后来就是稀溏的 , 像是腹泻 。 一干一稀 , 可谓天地之差 , 偏偏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 。
当然 , 也是由于开头大便难下 , 所以他很久才排便一次 , 最多的时候 , 十天一便 。
如何才能改变状态呢?他尝试用过很多通便药 。 用了药 , 确实好受点 。 药停了 , 就还是老样子 。
最后 , 此人决定投中医治疗 。

刻诊 , 见患者舌苔白滑 , 脉象沉弱 。 仔细询问患者的躯体感受 , 得知经常感觉畏寒怕冷 , 后背发凉 , 小腹部位也是发凉 , 整个人没精神 , 特别倦怠萎靡 。
了解到这些以后 , 医家就拟了一个方子 , 什么呢?就是四逆汤 , 加上砂仁、木香 。
四逆汤 , 基本组成是附子5到10克 , 干姜6到9克 , 炙甘草6克 。
当时 , 患者看到方子 , 心里头纳闷儿:“这里头可一味通便的药也没有啊”!
医家说 , 眼下的问题 , 你不是肠燥津亏 , 而是阳虚寒凝 。 润肠通便不是合理的办法 , 必须温阳才可以 。
医家都这么说了 , 患者只好回去照用 。
结果 , 这么一用 , 惊喜很快就来了 。 一剂之后 , 患者的大便立刻就下来了 , 而且开头质地软 , 后来的也相对成型一些 。 此后 , 医家改用四逆汤合香砂六君子汤善后 , 调理一个多月 , 患者大便规律通畅成型 , 每天一次 , 而且自觉肚子里比较温暖 , 脉象也好转很多 。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 。 这是我从前在研习四逆汤临床运用经验时 , 得到的验案 。
这里头有什么道理呢?
其实 , 从舌脉角度看 , 患者显然属于阳虚寒凝 。 苔白滑 , 脉沉弱 , 后背发凉 , 小肚子发凉 , 这一看就知道 , 是阳虚啊 。
那么 , 阳虚 , 和患者大便的不规律 , 有什么关系呢?
首先 , 阳虚 , 就意味着大肠传导缓慢无力 。 带来的结果 , 就是有一部分大便 , 在肠道里停留的时间过长 , 水分被过度吸收 , 所以变得异常干硬 。

但同时呢 , 由于脾阳不足 , 运化失常 , 湿邪下注肠间 , 所以他的大便 , 往往夹杂相对稀薄的一部分 。 这就导致了 , 先形成的粪便是干的 , 越到后来的 , 越稀溏 。 大便先干后溏 , 就这么来的 。
这个时候怎么办?就得温阳 。 阳气足了 , 上述所有问题都会跟着解决 。
当时医家用的什么方啊?是四逆汤 , 加上木香和砂仁 。
木香和砂仁 , 行大肠之气 , 这个没啥好说的 。 关键 , 在于四逆汤 。

四逆汤的基本组成 , 方才讲了 , 是附子5到10克 , 干姜6到9克 , 炙甘草6克 。 其中 , 附子大补脾肾之阳 。 干姜温补脾阳 。 炙甘草善于健脾和中 。 因此 , 这个方子就能起到很好的温补脾肾之阳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