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后运动量和生活质量成正比!每周至少保证这个量

60岁后运动量和生活质量成正比!每周至少保证这个量

文章图片

受访专家: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护师 张孟喜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王冰洁
近期 , 英国剑桥大学对近1500名成年人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 , 过了60岁 , 身体活动减少、久坐时间增加会降低其生活质量 。 研究人员表示 , 有必要鼓励中老年人保持活跃 。 该研究发表在《健康与生活质量成果》杂志上 。

研究团队让1433名60岁及以上参与者在右臀佩戴加速度计(洗澡、游泳或睡觉时除外) , 以测量其身体活动水平 。 在首次评估的6年后 , 男性和女性每天中度至剧烈体力活动的时间减少了约24分钟 。 同时 , 男性的久坐(每次坐着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总时长平均增加约33分钟/天 , 女性平均增加约38分钟/天 。 分析结果表明 , 每天减少一分钟的中等至剧烈体力活动 , 后续生活质量得分下降0.03;久坐总时长增加一分钟 , 得分下降0.012 。 反之 , 每天需要多运动一小时 , 生活质量得分才能提高0.02 。
任何由肌肉控制且能消耗能量的动作 , 都属于身体活动 , 包括日常生活活动、有计划的运动、交通出行、家务劳动等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护师张孟喜告诉“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 临床评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时 , 最关键的标准是日常生活活动所需的自理能力 , 包括吃饭、穿衣、如厕、洗澡、床椅转移、大小便控制 , 以及服药、购物、使用电话、做家务等 , 中等强度运动的能力属于更高一级的追求 。 无论是哪一类活动 , 肌肉力量是上述行为的基础 , 一旦肌肉的力量或质量下降 , 会给老人的独立生活能力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 生活质量也会随之下降 。
30岁时 , 人体骨骼肌肌量就达到峰值 , 此后会逐年下降 , 除非得到足够的运动刺激和营养支持 。 如果日常生活活动、中等强度运动的时间减少 , 或久坐时间增加 , 肌肉所受刺激变弱了 , 肌肉的血液供应与合成就会相应减少 , 时间一长 , 即使体重没有发生变化 , 身体成分的构成比例也会有改变 , 出现肌肉量减少、脂肪量增多、身体柔韧性变差等情况 。
从上述研究数据来看 , 相对于增加运动时间 , 减少久坐时间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更明显 。 张孟喜提醒 , 即使如此 , 日常生活活动也无法完全代替中等强度运动 。 完成吃饭、穿衣、整理床铺、用洗衣机洗衣服、逛商场等日常生活活动 , 大多是“自动化”的 , 动作单一重复 , 且耗能有限 , 并不需要心肺发挥很大作用;运动则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体能消耗” , 需要有意识地控制动作 , 且中等强度的运动可明显提高心率 , 对心肺、肌肉的刺激更强 , 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中风等的患病风险 。 因此 , 两者不能相互替代 。
但比起久坐或完全不动 , 只要动起来 , 就是一件好事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老年人主动参与身体活动 , 积极进行步行、快走、体操、太极拳等户外运动 , 减少久坐等静态时间 , 至少每小时起身活动几分钟 , 比如每坐30分钟到一小时 , 起身倒杯水、伸伸臂、踢踢腿、弯弯腰 , 都能起到刺激骨骼肌的作用 。
【60岁后运动量和生活质量成正比!每周至少保证这个量】
在运动方面 , 建议老年人保证每周3~5次、每次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 尤其是抗阻运动 , 以微微出汗为宜 , 运动后应有舒适感 , 心情愉悦 。 进行抗阻运动的原则是“从上至下、由易到难” , 即先尝试坐位上肢运动 , 比如进行坐位双手牵拉弹力带、双手举哑铃等训练 , 然后开始锻炼下肢 , 比如进行坐位踮脚尖、坐位抬腿等训练;适应强度后 , 可开始站姿训练 , 比如扶椅踮脚尖、扶椅单足站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