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饮食得当最重要

【“三伏天”饮食得当最重要】

“三伏天”饮食得当最重要

文章插图

“三伏天”饮食得当最重要

文章插图
目前正值盛夏,平均气温超过30℃,湿度大于73%的情况下人们易发生中暑 。盐分和水分的过度流失会导致血管扩张,给心脏等器官带来负担,甚至引发热痉挛和热衰竭 。武警总医院急救中心主任王立祥说,人们在高温潮湿天气下的户外活动要特别注意适时、适量,及时补充盐分和水分,保证充足的休息,定期检查身体 。王主任提醒大家:如果市民遇到突发疾病也不要惊慌,应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干爽的地方,进行简单急救,以赢得抢救时间 。
7月15日,天气已经进行了数伏天 。伏天有人称之为――“桑拿天” 。这样的天气常常使人感到闷热,人们往往睡眠少,很多人胃口不好,吃不下东西,食欲差 。这个时候如果吃生冷的食物,很容易引起肠胃不适 。天热又由于出汗多,消耗大,很容易出现身体不适 。特别是老人、孩子和体弱多病的人,在高温天气更是容易受到伤害,更要合理膳食 。
据医学专家称,这样的数伏天气容易带来很多疾病的高发 。而在我国中医学上,有种说法叫“疰夏”,就是说,夏季炎热潮湿,人体不能适应高温的调节,容易导致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泌尿系统等方面出现问题,出现头晕脑涨、心烦口干、胸闷心悸、自感发热等现象 。那么,“疰夏”时节,我们该如何调节身体、增强体质呢?武警总医院营养科主任吕利提示广大读者朋友:夏季养生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食补” 。在这其中,“多酸多甘、补气去火、多果蔬”又成为夏季食补的重要原则 。
原则一,多酸多甘
古代学者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 。事实证明,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 。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暑湿对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 。并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 。比如可常吃些小麦制品、李子、桃子、橄榄、菠萝、芹菜等 。中医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因此,在夏季人们要多吃酸甘的食物外,尽量不吃辛辣温燥食物 。还要避免生食冷饮过度导致伤及人体内的正气而诱发疾病 。
原则二,补气去火
进入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消耗增大,急需补充营养物质和津液 。饮食应以汤、羹、汁等汤水较多、清淡而又能促进食欲、易消化的膳食为主,这样才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同时,少吃或不吃油腻厚味、油煎的食物,并且每餐进食量不宜过大,应以少量多餐为原则 。如某些人已有疰夏、伤暑、暑湿、中暑等上文中所提到的症状出现,那么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注意针对性,辨证地用膳,或补脾肺气虚,或气、阴双补 。
此外,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 。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 。关于夏日祛火的食物,大家可以选择一些如苦瓜、西瓜、草莓、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 。牛奶也是夏日解毒去火的好食品 。中医认为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发挥“去火”功效 。大家都知道牛奶有镇静安眠的功效,在炎炎夏日可以很好的促进睡眠,有效避免“夏季情感障碍” 。但要注意,牛奶冻成冰块食用营养成分将被破坏 。
原则三,尽可能多食新鲜蔬果
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 。夏季人们常感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不妨吃些新鲜蔬果 。新鲜蔬果营养素的构成,一般是纤维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仅可以有效地补充人体必须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质也会让人久食而不厌 。
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红柿等新鲜蔬菜和柑橘、柠檬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胡萝卜、苋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具有保护及增强上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卷心菜、菜花等富含维生素e,可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尤其是一些如“野菜、桃子、西瓜”等时令的夏季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处 。但要注意不要贪食生、冷或不洁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泻等 。
高温作业人员的在饮食和营养方面更应多补水、食盐和水溶性维生素等 。
高温作业人员热量消耗大,出汗多,身体的生理代谢往往发生一些改变,如唾液和胃液分泌减少,胃酸浓度降低等 。从事高温工作的人员每天出汗超过常人出汗量的5~7倍 。由于汗液的大量蒸发,机体内所需的钾、钠、钙等无机盐以及水溶性维生素也随着汗液跑掉 。如果不及时补充排掉的水分和盐分,将会引起水盐代谢紊乱,出现一系列病理现象 。早期有食欲不振、恶心、头昏、头晕、疲乏无力、四肢酸懒、体力下降等现象,严重时引起血液浓缩,甚至发生抽筋或中暑昏倒 。
那么,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天应该补充多少水分和食盐呢?一般来说,每人每天至少应补充水分5000cc左右,补充食盐15~25克以上(食物中含的盐在内) 。补充的方法可以经常喝点盐开水,每500克水中加食盐1克左右为宜 。还可以喝盐茶水、咸绿豆汤、咸菜汤和含盐汽水等等 。这样既可消暑解渴,又能及时补充必须的食盐 。饮水原则是多次少量,每次饮一两茶杯为好,不要喝得过多过快,这样可减少汗液排出,有利于增加饮食 。
为了保护高温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饮食与营养原则是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平衡膳食,总热量应较一般工人高出15%左右,在每日的膳食中应有一定比例的营养价值较高的动物或豆类蛋白 。对高温作业人员的维生素供给,首先应补充维生素b1、b2、c等水溶性维生素 。高温作业人员要尽可能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和瓜果,可以预防某些维生素缺乏病 。
三伏天为何最热
三伏不是大节气,属杂节,但我国老百姓极为重视这个不是大节气的节气,民间流传“三伏进补”“冬病夏治”“夏练三伏”等谚语和风俗 。入伏第一天起,意味着一年中气温最高、天气最热的三伏天正式登场,人们常说“热在三伏” 。有专家介绍说,进入伏天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也就最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