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中国清真菜

关键字:清真菜 美食 饮食健康

丰富多彩的中国清真菜

文章插图

丰富多彩的中国清真菜

文章插图

【丰富多彩的中国清真菜】既有伊斯兰教习俗,又有中国饮食风格的菜肴 。又称回族菜 。在中国,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民族有着共同的饮食习俗和饮食禁忌,但在饮食风味上则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因而人们在习惯上又常常把主要居住在新疆的几个少数民族的风味菜肴划出来,称为新疆菜,而特指回族菜肴为清真菜 。
清真菜的历史可追溯到唐初 。当时与海外特别是西域各国通商活动频繁,不少阿拉伯商人通过丝绸之路(陆路)和香料之路(水路)来到中国,也带来了穆斯林独特的饮食习俗和饮食禁忌 。以后,又有一部分人迁往华北、江南、云南等地 。随着中国穆斯林人数增多,专供穆斯林食用的菜肴、食品便迅速发展起来,同时,因其菜肴风味独特,也受到许多非穆斯林群众的广泛欢迎 。最早详细记载回回菜肴的书籍,是约成书于元代的《居家必用事类全集》 。当时的伊斯兰菜,还较多地保留着西域阿拉伯国家菜肴的特色 。元代忽思慧著的《饮膳正要》,也记载了不少回族菜肴,其中多羊馔 。明代记载回回菜肴的书籍有《事物绀珠》等 。至明末清初,“清真”一词为社会广泛使用,而清真菜之名也才取代了回族菜肴的旧名称 。清真菜不仅流行于回汉杂居的民间,而且进入了清代宫廷 。
清真菜最突出的特点在于饮食禁忌比较严格,其饮食习俗来源于伊斯兰教教规 。伊斯兰教认为,人们的日常饮食不仅为了养身,而且还要利于养性,因而主张吃佳美、合法的食物 。此外,无鳞鱼和凶狠食肉、性情暴躁的动物也不能吃,如鹰、虎、豹、狼、驴、骡等 。清真菜选料主要取材于牛、羊两大类,特别是烹制羊肉菜肴极为擅长 。远在清代乾隆年间就已经有以羊肉、羊头、羊尾、羊蹄、羊舌、羊脑、羊眼、羊耳、羊脊髓和羊内脏为原料的清真全羊席 。可以做出品味各异的菜肴120余种,体现了厨师高超的烹饪技艺 。全羊席在清代同治、光绪年间极为盛行 。以后,因烹制全羊席过于糜费,遂逐渐演化为全羊大菜 。
清真菜的烹调技法,早先以炮、烤、涮为主,较多地保留着游牧民族的饮食习俗 。由于回汉满蒙各民族长期杂居,从事烹饪行业的回族人特别善于学习和吸取其他民族中好的烹饪方法,因而使清真菜的烹饪技法由简到繁、由少到多,日臻完善,炒、熘、爆、扒、烩、烧、煎、炸无所不精,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清真菜体系 。
清真菜的口味偏重咸鲜,汁浓味厚,肥而不腻,嫩而不膻 。但不同地区的清真菜又有西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等不同的流派 。清真菜宴席也极有特色,大体可分为燕菜席、鱼翅席、鸭果席、便果席和便席5类 。具有繁简兼收,雅俗共赏,高中低档咸备,色香味形并美的特点 。此外,清真小吃名目繁多,用料广泛,应时当令,丰富多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