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译文作品赏析 夜阑风静欲归出处

基本信息
作者
苏轼
出处
全宋词
词牌名
虞美人
作品类型
即事感怀、赠友送别、触景生情
主题
爱情、送别、宴饮、感伤
写景
写风、月亮、登高、饮酒
人物
友人
城市
杭州
河湖
钱塘江
作品体裁

创作年代
北宋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锁定
北宋苏轼所写的一首词
原文











1



使

2






便
使












3







4






5
















6

目录
1原文2注释3译文
4摘要5作品赏析6创作背景
7作品评价8作者简介
注释
1
弥:满,遍 。
2
使君:对州郡长官的称呼,此处指陈襄 。汉时称刺史为使君,汉以后用以尊称州郡长官 。
3
沙河塘:位于杭州东南,当时是商业中心 。
4
水调:商调名,隋炀帝开汴渠,曾作《水调》 。
5
阑:残,尽,晚 。
6
碧琉璃:形容月光照耀下的澄净江水如碧色琉璃,清澈可爱 。[4]
译文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
登高远眺,千里美景尽收眼底 。大自然的湖光山色,要数这里最美 。你这一去,何时才能返回?请痛饮几杯吧,但愿醉倒再不离去 。[5]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
看,沙塘里华灯初放 。听,是谁把动人心弦的《水调》来弹唱?当夜深风静我们扶醉欲归时,只见在一轮明月的映照下,钱塘江水澄澈得象一面绿色的玻璃一样 。[5]
摘要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首词 。该词上片写揽景兴怀,通过对有美堂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下片描写华灯初上时杭州的繁华景象,将词人内心的不舍与惜别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全词称赞了陈襄高洁耿介的执政美德,表达了自己难分难舍的惜别之情 。[3]
作品赏析
词中以白描取胜,紧扣有美堂居高临下的特点,把景物和情思交织起来,既描绘出杭州形胜的美好景色,又充分表现了陈襄留恋钱塘之意和僚佐们的友情 。上片写揽景兴怀,下片写有美堂上所观夜景 。
上片前两句极写有美堂的形胜,也即湖山满眼、一望千里的壮观 。此二句从远处着想,大处落墨,境界阔大,气派不凡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这两句反映了词人此时此刻的心情:使君此去,何时方能重来?何时方能置酒高会?他的惜别深情是由于他们志同道合 。而苏轼亦因同样的原因离开朝廷到杭州,他自言“政虽无术,心则在民” 。他们共事的两年多过程中,能协调一致,组织治蝗,赈济饥民,浚治钱塘六井,奖掖文学后进 。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确实做了不少有益于人民的事 。此时即将天隔南北,心情岂能平静?
下片描写华灯初上时杭州的繁华景象,由江上传来的流行曲调而想到杜牧的扬州,并把它与杭州景物联系起来 。想当年,隋炀帝于开汴河时令制此曲,制者取材于河工之劳歌,因而声韵悲切 。传至唐代,唐玄宗听后伤时悼往,凄然泣下 。直到宋代,此曲仍风行民间 。这种悲歌,此时更增添离怀别思 。离思是一种抽象的思绪,能感觉到,却看不见,摸不着,对它本身作具体描摹很困难 。词人借助灯火和悲歌,既写出环境,又写出心境,极见功力之深 。结尾两句,词人借“碧琉璃”喻指江水的碧绿清澈,生动形象地形容了有美堂前水月交辉、碧光如镜的夜景 。走笔至此,词人的感情同满江明月、万顷碧光凝成一片,仿佛暂时忘掉了适才的宴饮和世间的纷扰,而进入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境界 。这里,明澈如镜、温婉静谧的江月,象征友人为人高洁耿介,也象征他们友情的纯洁深挚 。写有美堂上所观夜景 。
此词以美的意象,给人以极高的艺术享受 。词中美好蕴藉的意象,是作者的感情与外界景物发生交流而形成的,是词人自我情感的象征 。那千里湖山,那一江明月,是作者心灵深处缕缕情思的闪现 。[2]
创作背景
据《本事集》说,熙宁七年(1074年)秋,苏轼任杭州通判,杭州太守陈襄(述古)将罢任,苏轼为陈襄的下属 。陈襄离杭之前,宴客于有美堂,苏轼即席赋此词 。[4][1]
作品评价
中国当代词学家文学家唐圭璋、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潘君昭《论苏轼词》:“夜阑风静欲归时,唯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虞美人》)不仅写出月明水净的夜景,同时也展示了作者一无杂虑的澄澈心境 。[6]
作者简介

注释译文作品赏析 夜阑风静欲归出处

文章插图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铁冠道人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礼部尚书 。南宋理学方炽时,加赠谥号文忠,复追赠太师 。在王安石变法期间,苏轼虽赞同政治应该改革,但反对操之过急的政策及王安石任用的后任吕惠卿,因此招来新党爪牙李定横加陷害;后来又因苏轼反对“尽废新法”,受到司马光为首的旧党斥退,终生当不了宰相 。由于苏轼在新旧党争中两边不讨好导致仕途失意,被侍妾王朝云戏称为“一肚皮不合时宜” 。在元祐更化中一度官至尚书;绍圣年间因新党的章惇为相,又加贬谪至儋州(海南岛) 。
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苏轼遇赦北归时病卒于常州,时年65岁 。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苏轼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
【注释译文作品赏析 夜阑风静欲归出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枯木怪石图卷》等 。宋人王宗稷收其作品,编有《苏文忠公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