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香榧情”香榧林下“开”出一条生态致富路

本文转自:天目新闻
正值七月 , 浙江绍兴的会稽山上香榧树已是郁郁葱葱 。 绍兴会稽山的古香榧群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正是仰赖于这些香榧树 , 美丽经济的一条新途径正在蓬勃生长 。
一家三代“香榧情”香榧林下“开”出一条生态致富路
文章图片
中国香榧王
7月13日 , 天目新闻采访人员来到了诸暨赵家镇 , 在一片香榧林中见到了1300多年的“中国香榧王” 。 诸暨市香榧博物馆馆长金航标介绍 , 这棵树胸围9.2米 , 覆盖面积1.2亩 , 最高年产青果量达800公斤 , 是一棵活的“摇钱树” , 孕育了一方百姓 。
绍兴会稽山是香榧的原产地和主产地 , 目前保护香榧面积达5万多亩 , 其中500年以上的古榧树2.5万株 , 千年以上的珍稀古榧树2700多株 , 香榧产量占全国的60% 。 香榧属于红豆杉科榧属 , 是人工嫁接培育而成的唯一栽培种 , 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 香榧树也是珍贵经济树种 , 结果能力达数百年 , 集果用、药用、油用、材用、观赏和环保等多种用途于一身 , 是会稽山区人民心中的宝贵财富 。 如今 , 香榧已融入了当地人民的生活、饮食等方面 , 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香榧文化 , 是世所罕见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一家三代“香榧情”香榧林下“开”出一条生态致富路
文章图片
95后宣杰与父亲宣鑫灿
26岁的赵家镇东溪村村民宣杰一家是赵家镇上传承三代的榧农 , 从她的爷爷开始 , 家里便种植香榧 , “小时候我是香榧堆里长大的 , 家里面全是香榧 。 从小爷爷就会跟我讲哪颗香榧树是他精心栽种出来的 。 ”宣杰说 , 从她记事起香榧是拿来换米 , 后来 , 香榧的接力棒传到了她的父亲宣鑫灿的手中 , 宣鑫灿开始从事香榧种植和加工 , 开拓香榧市场 , 带着自家样品在杭州、上海各大炒货市场、食品商店东奔西走 。
2019年底 , 宣杰放弃大学辅导员的工作回归家乡 , 协助家庭打理香榧事业 。 最开始 , 宣杰选择是在朋友圈“吆喝”自家的香榧 。 后来 , 他们把“店”开到了淘宝等专业的电商平台上 , 在抖音上也开设了自己的个人账号拍香榧短视频 , 宣杰被网友亲切地称为“香榧西施” 。 每天拍视频、做后期、拓销路 , 宣杰兢兢业业 , 也忙得不亦乐乎 。 “去年通过我的电商平台 , 至少有1万多斤的香榧销售出去了 。 ”在宣杰看来 , 电商销售突破了时空地域的限制 , 让香榧逐渐“走出”诸暨 , 销往全国 , 触“电”让香榧销售获得了意料之外的收获和惊喜 。
“产业要做大还是需要年轻人 。 ”宣杰的父亲 , 今年50岁的宣鑫灿由衷地表示 , 单纯依靠传统的线下销售 , 香榧的销量很难保障 , “很难想象现在手机上点一点 , 我们的香榧就可以销往全国 。 ”现在他家种植的400棵香榧树 , 一年就能带来四五十万元的收入 。 不仅如此 , 香榧带动了当地旅游 , 他还在村里开了民宿 , 打造了自己的品牌 。 一家三代经营香榧的故事 , 成了当地共富路上一个缩影 。
如今 , 村里的香榧运营产业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 , 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 宣杰说:“我们有一句话是‘从青果变成金果’ , 很多人都是从香榧开始致富的 , 我们这一辈一方面做好传承 , 把从爷爷辈开始做的香榧产业一直做下去;另一方面就是创新 , 通过自媒体或是新媒体电商等方式 , 将香榧的销路打开 , 把香榧的文化传播出去 。 ”
据悉 , 去年诸暨全市香榧干果产量约为3500吨 , 产值约10亿元 , 赵家镇香榧产值已达3亿元 , 三分之一的人口从事香榧有关工作 。 赵家镇副镇长徐永裕透露 , 目前香榧产业的人均收入为5万元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