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农人情怀!《点赞新农人》对话招远市日光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晓明

本文转自:大小新闻
大小新闻客户端7月14日讯
(YMG全媒体采访人员慕溯视频摄制王一鸣李歆茹通讯员宋秀英)“三山六水一分田 , 要解决吃饭问题就得有人干 。 ”正是父亲的这句话 , 让招远市日光农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晓明下定决心返乡创业 。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农人情怀!《点赞新农人》对话招远市日光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晓明
文章图片
2000年职高毕业后 , 王晓明成为一名大货车司机 。 尽管风里来、雨里去 , 但王晓明感觉生活在城市里比乡村要丰富许多 。 直到2006年父母的一通电话 , 他动摇了 。 “父母岁数大了 , 希望我能回去帮他们好好管理农田 , 当时想 , 我都已经从村里出来了再回去 , 多‘丢脸’ 。 但是父亲和我说 , 三山六水一分田 , 要解决吃饭问题 , 就要有人干 。 ”父亲的话 , 让从小闻着泥土香长大的他思考“人这辈子到底做什么事才有意义” 。 “虽然务农这件事听上去并没有那么高大上 , 但是粮食是根基 , 是做那些‘高大上’事情的根本保障 , 所以我决定返乡 , 咱把最基础的事做好 , 想想也很了不起 。 ”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农人情怀!《点赞新农人》对话招远市日光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晓明
文章图片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农人情怀!《点赞新农人》对话招远市日光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晓明】当年 , 王晓明回到招远市辛庄镇徐家疃村 , 接过父母耕种了一辈子的100亩土地 , 扛起粮安天下的社会责任 , 正式成为一名农人 。
“100亩土地种了小麦、玉米等作物 , 经营也是以人工投入为主 , 没有机械化 , 付出多回报少 。 ”王晓明描述当时土地的情况 。 在外看过新鲜事的王晓明知道 , “这样下去可不行 。 ”年轻人思维灵活 , 王晓明根据自己在外打工的经验和从网上学习的新知识 , 于2013年创办了招远市日光农业合作社 。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农人情怀!《点赞新农人》对话招远市日光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晓明
文章图片
本以为有了合作社一切都会不一样 , 但没有机械化生产才是困扰经营困难的核心问题 。 “那会资金短缺 , 买不起新的农业机械 , 只能买人家淘汰下来的 , 导致经常是开半天修一天 , 好多时候都是依靠人工 。 ”为了解决难题 , 王晓明四处筹钱上机械 , 继续流转土地扩大种植规模 , 并把每年的大部分收入都投入到农业机械的采购和农业基础的建设当中 。 经过几年艰辛努力 , 合作社终于步入正规 。 截至目前 , 合作社已流转土地500多亩 , 以小麦种植为主;已拥有15吨大型谷物烘干机 , 耕、种、防、收、烘、灌溉等大中小型农业机械20余台套 , 再保障合作社生产同时 , 还服务周边老百姓 , 提供即耕、即种、即播服务 。 “我们还为本社社员提供全套的农业机械化服务 , 统一采购生产资料 , 降低生产成本 , 提高社员收入 。 ”王晓明说 。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农人情怀!《点赞新农人》对话招远市日光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晓明
文章图片
改变 , 才有收获 。 王晓明打破原本以人工投入为主的传统耕种模式 , 一改为以机械为主的现代化生产模式 , 向着农业机械化前进 。
“父亲说过 , ‘要在有限的土地上增加粮食产量 , 就要有好的技术 , 好的品种 , 好的管理方式’ , 这句话我印象很深刻 , 这也时刻提醒我 , 不能停下学习的步伐 , ‘土地’可是大有学问 。 ”跟随父亲的指引 , 2020年王晓明积极参加了招远市农广校组织的高素质农民培训 , 进一步提高了服务国家粮食安全 , 投身乡村振兴的自觉性 , 并获得了优秀学员的称号 。 在他的努力下 , 合作社被评为招远市县级示范合作社 , 在市财政的支持下 , 补助资金2.4万元 , 修建100吨地瓜通风贮存窖一处 , 新建加工车间 , 安装了地瓜加工设备 , 提高地瓜附加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