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男人愿意为“地中海”花钱?

有多少男人愿意为“地中海”花钱?
文章图片
有多少男人愿意为“地中海”花钱?
文章图片
在一次直播带货中 , 雷军因为头发保养得好被质疑是假程序员 。
开玩笑的吐槽没有什么好回应的 , 雷军反而对于护发的话题颇有见解和心得 。 他直言植发很贵:“每个人头顶都有一座别墅” 。
头发值钱不假 , 植发机构却不赚钱 。 无论是已经上市的雍禾医疗 , 还是近日向港交所交表的大麦植发 , 净利率均只有6%左右 。
集高端设备和手艺于一身的医疗机构 , 利润却只有工厂的水平 。
有多少男人愿意为“地中海”花钱?
文章图片
同样是医美 , 为何眼科和牙科的净利率能达到两位数 , 而植发却不能?
01
金眼银牙砖头发
21世纪初 , 隐形牙套和飞秒手术动辄万元起步 , 去做这手术的多少带点小布尔乔亚气息 。
时光流逝 , 当每周给脸上来一针水光针、随手贴上一片富含玻尿酸的面膜也不稀奇的时候 , 医美市场已悄然突破2000亿规模 。
可称为医美始祖的牙套和飞秒 , 也搭上了这趟快车 , 成为了“金眼银牙” 。
“金眼”的代表爱尔眼科 , 一年手术量超80万例 , 市值从不足200亿涨到最高峰超3900亿 , “银牙”的代表通策医疗被称之为“牙茅” , 市值从不足10亿 , 最高峰涨到1350亿 。
与“金眼”“银牙”一样 , 植发也是医美中的一员 。 在小红书上 , 植发的话题笔记超过了6万篇 , 与整牙基本站上同一水准 。
如果从毛利率这个角度观察植发 , 植发甚至比“金眼”“银牙”还要高 。 雍禾医疗和大麦植发 , 其毛利率均在70%以上 , 比爱尔眼科与通策医疗高20% 。 仅从此切面去观察植发 , 那么称之为“钻石发”也不为过 。
有多少男人愿意为“地中海”花钱?
文章图片
但是从净利率去看 , 雍禾和大麦的净利率水平瞬间跌落到6%左右 。 事实上 , 大麦在2019年还处于亏损状态 , 后一年才扭亏为盈 。
钻石发只是表面 , 砖头发才是本质 。
有多少男人愿意为“地中海”花钱?
文章图片
翻开财报 , 植发行业难赚钱的原因一目了然——销售费用太高 。
不论是雍禾还是大麦 , 两者的销售费用率均在50%左右 , 是“眼茅”爱尔眼科的5倍 , 是“牙茅”通策医疗的50倍 。
有多少男人愿意为“地中海”花钱?
文章图片
植发机构的营销费用率高得不像医疗 , 与公认的营销大户、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64%)相比也不遑多让 。
2019年到2021年 , 大麦的研发费用分别为645万元、460万元及478万元 , 而营销费用分别为5亿元、3.99亿元和5.2亿元 。 粗略算下来 , 营销费用是研发费用的100倍 。
脱发固然令人焦虑 , 但比脱发更焦虑的 , 是植发机构的拉新焦虑 。
02
脱发不等于植发
植发机构的广告宣传攻势无孔不入 。 上下班的通勤地铁上能看到 , 刷手机也会在小红书和微博上看到 。 哪怕看个视频 , 点个暂停 , 弹窗广告也很可能建议你了解一下植发 。 你平常多说两句脱发 , 转头抖音就能给你推广告 。
有多少男人愿意为“地中海”花钱?
文章图片
求林书豪的心理阴影面积
更有甚者 , 宣传不惜以身犯险 。 2021年3月 , 大麦在宁波的机构就因为虚假宣传被罚了3万元 , 机构从未开展过宣传案例中的植发手术 。
但植发机构宣传起来仍然大张旗鼓 , 这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行业实在太分散 。
谈及行业的前景 , 大部分机构都会援引“我国平均6个人中就有1人脱发”的数据 , 然后说未来五年 , 植发服务年均复合增速为22.1% , 市场规模达到人民币470亿元[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