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免疫调节型纳米酶,可用于癌症免疫治疗

学术前沿: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免疫调节型纳米酶,可用于癌症免疫治疗】癌症免疫治疗是一种动态激活免疫细胞的系统反应 , 目的是攻击或阻止癌细胞逃逸 , 包括单克隆抗体治疗、细胞因子治疗、癌症疫苗、免疫检查点封锁和过继细胞传输 。 传统的肿瘤免疫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 但在临床前和临床试验中仍存在一些瓶颈 。 近年来 , 磁性纳米颗粒凭借其稳定的结构、超小的尺寸、可控的表面修饰潜力和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 在癌症免疫治疗方面取得了突破 。 然而 , 这种由纳米酶介导的体内单一治疗模式面临着不可避免的挑战 。 纳米酶需要精确控制 , 以靶向肿瘤部位 , 从而有效避免副作用 。 对于晚期癌症 , 纳米酶还需要通过激活可接受的全身反应 , 来抑制原发性肿瘤和转移性肿瘤 。 因此 , 设计多功能纳米酶对癌症治疗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
近日 , 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侯仰龙教授 , 基于目前纳米技术在肿瘤治疗领域中的研究重点和热点 , 开展了一项新工作: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一些弊端 , 进行了突破和创新 。
学术前沿: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免疫调节型纳米酶,可用于癌症免疫治疗
文章图片
具体来说 , 纳米酶是一种具有类酶特性的纳米材料 , 它可以突破天然酶稳定性低、成本高以及难以储存的局限 , 因此逐渐被应用于从生物医学传感、治疗到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 。
2007年 , Fe3O4纳米颗粒首次被报道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 。 这证明磁性纳米颗粒是制备纳米酶的有力候选物质 。 在这一开创性工作的启发下 , 基于磁性纳米颗粒的过氧化物酶模拟物 , 得到了学界的广泛探索和研究 , 比如Fe3O4、Fe2O3、掺杂铁氧体等 。
随后 , 针对肿瘤微环境的具体特点 , 包括酸过多、过氧化氢过多、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低等 , 磁性纳米颗粒被设计为通过芬顿反应产生活性氧 , 从而消除癌细胞 。 例如 , 免疫检查点封锁衍生的不良事件 , 会导致免疫平衡打破或免疫反应沉默;一些癌症疫苗由于潜在的不稳定性 , 容易产生免疫抑制;过继细胞传输则面临着不可预测的细胞因子风暴等风险;此外 , 改造T细胞也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压力 。
例如 , Fe3O4可以增强树突状细胞的抗原递呈功能;Fe2O3可以调节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极化 。 但是 , 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 , 磁性纳米颗粒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 在肿瘤免疫治疗中 , 其免疫原性、酶样活性等独特特性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 基于此 , 该团队开启了本次研究 。
学术前沿: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免疫调节型纳米酶,可用于癌症免疫治疗
文章图片
据介绍 , 课题组在立项初期就一直在思考 , 如何创新地解决目前医工交叉的研究难点 。 纳米酶的制备是新兴的纳米技术 , 被广泛用于各种领域 。 结合现在临床上肿瘤治疗的难点 , 他们将纳米酶和免疫治疗结合在一起 。
学术前沿: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免疫调节型纳米酶,可用于癌症免疫治疗
文章图片
基于实验室前期的研究基础 , 该团队选择了碳化铁作为纳米酶 , 利用其光热转换性能和类酶活性杀伤肿瘤细胞 , 以此提供更多的肿瘤碎片作为抗原 , 激活全身性的免疫反应 。
学术前沿: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免疫调节型纳米酶,可用于癌症免疫治疗
文章图片
同时 , 由于介孔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体内生物相容性和丰富的介孔结构 , 可以作为智能给药系统 , 与相变材料聚乙二醇/桂酸结合 , 实现免疫激动剂的有效负载和pH/温度控制释放 。
学术前沿: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免疫调节型纳米酶,可用于癌症免疫治疗
文章图片
据介绍 , 课题组在介孔硅的表面修饰吲哚菁绿作为近红外二区荧光探针 , 修饰核素特异性适配体AS1411以主动靶向肿瘤细胞 。 研究中 , 该团队将重点放在纳米酶的免疫原性以及协同治疗免疫增强机制 , 从树突状细胞激活状态、巨噬细胞极性转化情况、T细胞活化和功能、以及免疫抑制性细胞的比例等多方面 , 系统地揭示了纳米酶的免疫原性和其增强的免疫调控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