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玛氏“彩虹糖”被指控可致人体 DNA 发生改变的二氧化钛是什么

2022年1月14日 , 欧盟发布的委员会条例(EU)2022/63禁止将二氧化钛(E171)作为食品添加剂 , 该条例修订了欧洲议会和理事会(EC)No1333/2008的附件II和III 。
该法规从生效起有6个月的过渡期 , 在此期间 , 含有E171的食品可以继续投放欧盟市场并进行销售 。 含有E171的食品可以继续安全使用 , 直到2022年8月7日 , 因为并没有发现直接风险 。
法国的动作比欧盟委员会还要提前 , 2020年初已经全面禁止含有二氧化钛的食品 。
二氧化钛是一种食用色素(E171) , 是目前食品里允许使用的唯一一种白色色素 。 在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 , 二氧化钛都可以当做常规的食品添加剂 , 添加到食品里面 。
在我国 , 二氧化钛只能在一些有限的食品分类中使用 , 如下表:
美国玛氏“彩虹糖”被指控可致人体 DNA 发生改变的二氧化钛是什么
文章图片
美国玛氏“彩虹糖”被指控可致人体 DNA 发生改变的二氧化钛是什么
文章图片
注:除此之外 , 应用范围有扩增 , 目前二氧化钛还可以在「胶原蛋白肠衣」中使用 。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是最常见的食品和化妆品添加剂之一 ,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允许在巧克力等甜味食品和牙膏等日用品中添加二氧化钛材料 , 用以增加质感或色泽 。
美国玛氏“彩虹糖”被指控可致人体 DNA 发生改变的二氧化钛是什么
文章图片
在奶酪、巧克力、鱼丸、糖果、饮料等食品中 , 每千克食品中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的添加量可以达到0.5~10克(g) 。
据统计 , 欧美成人每日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摄入量大约为0.2毫克(mg)/千克(kg)体重 , 而10岁以下的小孩平均摄入量可达到1~3mg/kg体重 。
对于特别爱吃甜食的人 , 特别是爱吃糖果和巧克力的孩子 , 他们的二氧化钛摄入量可能比平均水平高出几倍 。
虽然二氧化钛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 , 但是近年来的研究显示 , 长期大量摄入含二氧化钛添加剂的食品对人体各组织器官都会造成显著的伤害 。
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安全性问题受到了极大关注 。
二氧化钛天然存在金红石和锐钛矿两种晶型 , 这两种晶型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也可以发生转化 。
美国玛氏“彩虹糖”被指控可致人体 DNA 发生改变的二氧化钛是什么
文章图片
作为食品和药品添加剂的二氧化钛通常是两种晶型的混合物 。
尽管食用二氧化钛不一定会引起组织器官的器质性变化 , 但研究发现 , 其会引起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变化 。
人体肠道内寄生着10万亿个细菌 , 它们能影响体重和消化能力、抵御感染和降低自体免疫疾病的患病风险 , 还能控制人体对癌症治疗药物的反应 。
人体的健康与肠道内的益生菌群结构息息相关 。
肠道菌群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 , 通过个体的适应和自然选择 , 菌群中不同种类之间 , 菌群与宿主之间 , 菌群、宿主与环境之间 , 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 形成一个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的系统 。
研究发现 , 用相当于爱吃糖果的儿童每日摄入量 , 将两种不同晶型的二氧化钛纳米材料(锐钛矿和金红石)给小白鼠每天灌胃 , 二氧化钛纳米材料会在脾脏、肺、和肾脏中高度积聚 , 尽管连续灌胃28天对这些器官组织并无明显影响 。
但是 , 灌胃金红石型纳米颗粒会显著改变大肠(结肠)组织结构 , 绒毛长度会增加 , 绒毛上皮细胞排列变得不规则 。
美国玛氏“彩虹糖”被指控可致人体 DNA 发生改变的二氧化钛是什么】另外 , 二氧化钛纳米材料虽然不会改变肠道菌群的多样性 , 但会以时间依赖的方式改变肠道菌群的结构 , 显著增加变形菌门的丰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