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奏响乡村振兴进行曲

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
乡村要振兴 , 产业是基础 。
贵州烟草商业系统以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为突破口 , 在稳固烟叶产业的基础上 , 聚集资源要素 , 推进烟叶与多元产业融合发展 , 为当地乡村振兴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
按照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确立的“政府领导、烟草主导、烟农主体、村社组织、多方参与”的建设思路 , 贵州烟区着力将烟区产业综合体打造成为全面展示贵州烟草农业现代化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和全省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平台 , 努力实现“烟叶强、烟区美、烟农富”的愿景目标 。
土地“活”起来
农业生产 , 土地是第一资源 。
过去 , 毕节市七星关区林口镇烟农雷祥文经常要为在哪里种烟而苦恼 。 作为种烟十多年的铁杆烟农 , 他每年都要种植四五十亩烟叶 , 全部是租地 。 要想烟叶品质好 , 就得开展轮作 , 这给雷祥文带来不小的压力 。
“自己租地 , 不仅要费劲找 , 还东一块西一块的 , 土地破碎 , 种植也很不方便 。 ”雷祥文说 。
自从毕节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开始建设烟区产业综合体 , 土地的问题便得到有效解决 。
贵州: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奏响乡村振兴进行曲
文章图片
毕节市大方县沙厂烟叶站烟农正在进行移栽后补苗工作 。
“我们以镇村两级合作社为主体 , 只要是能够成片的土地全部流转出来 , 再反租倒包给经营主体 , 主要用来种植烤烟和蔬菜 。 ”林口镇副镇长吴言纲介绍到 , 在林口镇 , 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
田间地头 , 四通八达的机耕道两旁 , 成片成片的蔬菜和烟叶随风摇曳 , 正在茁壮成长 。
“今年我的烟叶收完 , 明年的烟地就可以确定了 , 全部轮作 。 ”雷祥文说 。
截至目前 , 贵州烟区共建设省级试点综合体31个 , 共落实土地5.94万亩 。 其中 , 由村集体、烟农合作社等集中统一流转4.48万亩 , 占比75.4% , 开阳、湄潭等11个综合体土地实现100%流转 。 在流转时间上 , 流转年限在5年以上的占比82% 。
以稳定的土地为基础 , 各地烟草部门整合各方资源 , 加大投入 , 围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要求开展基础建设 。 这些设施 , 不仅可以用于烟叶生产 , 大农业生产同样受益 。
贵州: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奏响乡村振兴进行曲】在黔西南州烟区 , 当地建立土地流转平台和“村委会+合作社+烟农”为主的土地流转模式 , 探索成立土地银行 , 实行集中流转、网格划分、定制定价“三统一” , 推动土地高效流转、集约经营和基本烟田升级 。
贵州: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奏响乡村振兴进行曲
文章图片
黔西南州白碗窑岔米综合体烟地 。
在此基础上 , 黔西南烟区将烤房升级为生物质空气源热泵烤房 , 建设有机肥和生物质颗粒加工厂 , 烟水改造为管网 , 打造高标准农田 , 建设绿色防控天敌繁育基地 , 并整合育苗大棚、烤房、农机等设施设备服务烤烟和大农业 , 多产业共享降成本 。
产业“融”起来
产业融合发展是综合体建设的核心 。
在稳定烟叶种植的前提下 , 在配套产业选择上 , 贵州烟区坚持生态、绿色、中高端定位 , 充分挖掘地方历史特色优势农业产业 , 建立稳定的“烟叶+”种植制度 , 推动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和特色化发展 , 真正实现从烟叶产业“一枝独秀”到农业产业“春色满园” 。
站在遵义市凤冈县进化镇临江村产业大道上 , 进化镇镇长韩先军指着路两边连片的土地说:“今年道路这边种烟叶 , 另外一边种水稻 , 明年就轮换过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