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进 | “超长待机版”三伏天来了,清凉消暑避开这些误区→

【来源:丰台创卫】
自7月16日正式“入伏”
真正的“烤”验就来了
面对“超长待机版”三伏天
你准备好了吗?
三伏天牢记“三防”防中暑、防脱水、防寒凉
01防中暑
天气炎热 , 尤其是要防中暑、防热射病 。 特别是中午、下午最热的时段 , 要尽量减少外出 。 如果高温外出或工作 , 一定要做好防暑、防晒 , 比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涂抹防晒霜 , 做好防暑降温准备 。
健康促进 | “超长待机版”三伏天来了,清凉消暑避开这些误区→
文章图片
三伏天气 , 小孩、老人更要注意通风 , 不要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中 。 如发现老人和小孩出现中暑迹象 , 最好及时降温或送医院观察治疗 。
02防脱水
高温、酷暑出汗多 , 一定要及时补水 , 防止脱水 , 但是不能靠“渴不渴”来判断是否需要喝水 。 当我们口渴时 , 身体内的水分丢失已有1%~2% , 从水合状态来说这个时候人体已缺水 。 实际上 , 口渴不是一个非常灵敏的指标 , 当达到2%~4%时 , 机体在感到口渴的同时 , 已处于脱水状态 , 尿少、颜色呈现深黄色 , 这时工作和认知能力会有所降低 。
03防寒凉
很多人以为“伏天里要一心防暑” , 正好相反 , 伏天最要提防的反而应该是“寒” 。
闷热潮湿的三伏天 , 人体容易被寒邪侵袭 。 伏天开始 , 人体阳气在一年中逐渐达到顶峰 , 血管处于扩张状态 , 腠理开泄 , 一旦着凉 , 寒邪便容易趁机入侵 。 人们在夏季喜食冷饮、爱吹空调等过度贪凉的行为 , 都可能让身体在无形中被寒邪伤害 。
健康促进 | “超长待机版”三伏天来了,清凉消暑避开这些误区→
文章图片
防暑热 , 避开这些误区01只有白天在户外才会中暑×夏季黄昏时分 , 尤其是雨后 , 如果湿度过高 , 同样存在中暑风险 。 另外 , 在通风散热条件太差的室内 , 也可能导致中暑 。
提醒:对于老人等中暑高危人群 , 即使在家不出门 , 也应做好通风散热 , 以免中暑 。
02外出长时间戴帽子×炎炎夏日 , 长时间戴帽子会分泌大量汗水 , 在帽子下形成湿热的小环境 , 令头部温湿度升高 , 引发中暑 。
提醒:建议不定时拿下帽子 , 及时擦干汗水 , 给头部通风散热 。
03大量出汗后“牛饮”补水×伏天人体容易出汗 , 同时伴有电解质的流失 。 如果此时大量喝水 , 会导致出现“稀释性低钠血症” , 严重时可导致脑水肿昏迷 。
健康促进 | “超长待机版”三伏天来了,清凉消暑避开这些误区→
文章图片
提醒:少量多次饮水 , 可每隔15-20分钟补水200毫升 。 同时要额外补充盐分和矿物质 , 也可适当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 。
这些消暑“妙方”可行吗?01风油精或清凉油
可缓解先兆中暑
风油精和清凉油主要成分是桉油、薄荷脑、樟脑 , 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 , 如果在高温高湿环境下 , 待的时间过长 , 出现头晕、头疼、胸闷等症状 , 这些属于先兆中暑 , 可以涂抹清凉油或风油精缓解症状 。
健康促进 | “超长待机版”三伏天来了,清凉消暑避开这些误区→
文章图片
02金银花露有效果 , 但不适合胃寒者
金银花是一味中药 , 具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的作用 , 喝金银花水可以起到一定的清热作用 。
注意:在中药中 , 金银花偏寒 , 建议胃寒的朋友要酌情饮用 。
03藿香正气水或十滴水仅适用于阴暑中暑
中医中暑分为阳暑和阴暑 , 阳暑就是在高温环境下 , 暴露时间过久以后出现的一系列症状 。 阴暑指的是夏天暑湿季节 , 由于贪凉吹空调、睡凉席、吃冷饮等造成的寒湿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