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把科技成果搬上百姓餐桌( 二 )


“搞科研不是蒸馒头、烤饼干”“你就是赚一个亿 , 我也不佩服你”……这样的冷言冷语 , 一度让刘俊梅十分伤心 。
科研成果产业化这条路走错了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
在林莽无际的长白山下 , 人参、鹿茸、林蛙以及各种菌类资源不可计数;东北坐拥广袤的黑土地 , 优质玉米、杂粮和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 都是丰富百姓餐桌、让居民饮食结构更健康的“宝贝” 。
然而 , 如果简单地卖出初级农产品 , 农民、合作社如何获得利润?产业又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刘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 ”吉林省森烊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丁昊杰说 。 他们的大棚在长春市双阳区大营子乡 , 原来种平菇 , 因为病害缘故收益不佳 。 后来 , 他们在刘俊梅的帮助下种植芽苗菜 。
“芽苗菜不仅销路好 , 上市周期更是长达10个月 , 照比种菜和水果啥的 , 平均每个大棚一年能增收一万多元 。 ”丁昊杰说 。 他们认准了刘俊梅的技术 , 目前试制成功了苦荞芽苗养生茶 , 正准备推向市场 。
“对农产品来说 , 利润只能从科技中来!”刘俊梅斩钉截铁地说 , “论文应该写在老百姓的餐桌上 , 为农民、企业创造价值 , 而不是锁在文件柜里 。 ”
她的想法 , 得到了吉林农业大学的坚定支持 。 “学校在‘破四唯’方面下大力气 , 在职称评定、项目受益等多维度给教师‘松绑’ , 鼓励刘俊梅这样的老师放开手脚进行成果转移转化 。 ”吉林农业大学科技推广与社会服务中心主任李有宝说 。
她的成果 , 得到了吉林省一家知名孵化器的认可 。 在后者帮助下 , 刘俊梅的科研成果转变成一个个产品:易储存、营养高的香菇佐餐酱 , 即食性强的银耳脆片 , 酥脆低热量的荞麦芽苗饼干……
同时 , 刘俊梅也更多地以创业者的身份出现在双创比赛的舞台上 。 成果转化与科研工作形成良性互动 , 她主持了多个国家级、省级重大科研项目 , 先后获得吉林省自然科学奖、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 手中专利超过30项 。
“变废为宝”,把科技成果搬上百姓餐桌】如今 , 在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已经有100余名师生像刘俊梅一样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 他们用自己潜心研发的成果 , 实实在在为长白山特色资源赋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