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地那非|胃炎=脾虚+气滞!一张小方子,健脾消胀,巧治胃炎,再现经方之妙( 二 )


肝主疏泄 。 肝木乘脾土 , 两家打仗了 , 肝不去疏泄你的脾胃之气 , 于是中焦之气就不会通畅 , 升降失常 。 患者此时就会腹胀胃胀、嗳气吞酸 。 肝气随着胃气上逆 , 所以患者口苦 。
你看 , 这就是她病情的分析 。 患者也算是有心计 , 意识到自己的病情和心情不好有关系 。 毕竟 , 心情差 , 就意味着肝气不畅 。 肝气不畅 , 进一步影响脾胃 , 患者当然疼痛加剧了 。
所有这个过程 , 我们从头到尾捋一捋 , 发现它的根源 , 在脾虚 。 在脾虚的基础上 , 形成脾虚有湿和肝木乘脾土两个结果 。 因此 , 要想解决问题 , 就是要从健脾入手 , 兼顾化湿和疏肝 。 只要肝气条达 , 不再影响脾胃 , 只要湿邪化散 , 不再困阻脾胃 , 患者的病肯定就跟着好了 。
我们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厚朴24克 , 生姜24克 , 法半夏15克 , 甘草6克 , 红参10克(另包煎) , 枳实10克 , 柴胡10克 , 白芍10克 , 水煎服 。 一共开3剂 。
【西地那非|胃炎=脾虚+气滞!一张小方子,健脾消胀,巧治胃炎,再现经方之妙】这里头 , 你看前五味药 , 即厚朴、生姜、法半夏、甘草和红参 。
这五味药 , 你记住 , 是我们今天要说的重点 , 叫做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

这个名字 , 比较长 , 但是它概括了其中的所有药材 。 这方子 , 知道和重视的人不多了 。 它出自《伤寒论》 , 是经方之一 , 基本用途是温运健脾、行气除满 。 其中 , 人参 , 健脾益气 。 生姜 , 温中化湿 。 厚朴和半夏 , 理气消胀除满 。 炙甘草 , 健脾 , 调和诸药 。
所以 , 这方子总体看 , 治疗的是脾虚气滞之证 。
脾虚气滞 , 这和上文医案里患者的问题 , 不是一模一样吗?所以 , 就用这方子来打底治疗了 。
当然 , 在这个基础上 , 医家加了柴胡、枳实和白芍 。 这是四逆散 , 对吧?四逆散干啥的?调理肝脾的 。 柴胡和枳实 , 疏肝行气解郁 , 白芍 , 柔肝缓急止痛 。 三者配合 , 可以解决肝气不和、过分克制脾土的问题 。
这样一来 ,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负责健脾消痞 , 四逆散负责疏肝解郁 , 调和肝脾 。 如此 , 患者的肝木和脾土就不再对掐、打架了 。 她病情的好转 , 自然在情理之中 。
怎么样?你看懂没有?这是用两张经方合用 , 治疗慢性胃炎的例子 。
文老师把这个东西 , 用尽量通俗的语言给你表达出来 , 就是希望你能知道 , 在中医的方剂之林里 , 还有这么一种用法 。 它对于脾虚气滞的慢性胃炎 , 有很好疗效 。 这是前人的好经验啊 , 我们不能任之埋没 。
当然 , 对于文中这个方药 , 非专业读者 , 还是应该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 这里的辨证要点 , 就是脾虚和气滞这四个字 。 脾虚 , 则需温运健脾 。 气滞 , 则要行气除满、疏肝解郁 。 如果是其他证型的胃炎 , 自然不适合用此类办法 。 文中医案里这个患者的情形 , 很典型 , 请你反复琢磨 。
最后 , 我想说 , 此类经方的运用经验 , 急需宣传和科普 。 毫不夸张地讲 , 目前会用这类经方的中医大夫 , 不多 。 有些人 , 几年中医学下来 , 《伤寒论》没有通读过 , 对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 可能闻所未闻 。 这么下去 , 中医的传承是要出大问题的 。 文老师撰写这类的文说 , 不过是让类似的好经验 , 有一个传播和继承的机会 。 这于国于民 , 都是有利的 。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