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地那非|胃炎=脾虚+气滞!一张小方子,健脾消胀,巧治胃炎,再现经方之妙

西地那非|胃炎=脾虚+气滞!一张小方子,健脾消胀,巧治胃炎,再现经方之妙

文章图片

西地那非|胃炎=脾虚+气滞!一张小方子,健脾消胀,巧治胃炎,再现经方之妙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 , 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 。 文中所述配伍、方剂 , 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 切勿盲目尝试 。 )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病因病机学》、《临床仲景方剂学》
你好 , 我是中医人 , 文君然 。
今天这篇文字 , 我想和你聊聊 , 由于脾虚气滞导致的慢性胃炎 。
什么是脾虚气滞呢?顾名思义 , 就是你的慢性胃炎 , 其实源于脾虚 。 在脾虚的基础上 , 又形成了气滞 。 两者叠加在一起 , 形成了疾病 。
我过去在参加中医经方讲习班的时候 , 听前辈们说起这样一则医案 。 它巧妙地运用两张经方 , 合二为一 , 形成对此类胃炎的良好治疗效果 。
我给你好好讲讲吧 。 我相信 , 它是对你有益的 。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 , 当时是40岁 , 反反复复胃疼 , 有隐隐刺痛感 , 已经历时三年 。

她曾经到医院做过胃镜 , 诊断为广泛性的浅表性胃炎 。 总体看 , 病情不轻 。
什么时候犯病呢?就是心情不好的时候 , 或者饮食稍不注意 。 一旦犯病 , 轻则胃部胀满 。 重则疼痛加剧 , 连及后背和胁肋部位 , 呕吐 , 嗳气 。
为了少犯病 , 她尽量保持情绪平稳 。 家里琐事 , 她放手不管 。 遇到不快 , 也尽量不去多想 。
但是 , 你再小心 , 也有算计不到的时候 。 前不久 , 她因为某事 , 和婆婆发生口角了 。 当天晚上 , 胃疼病就犯了 , 发胀、反酸、痛连背部胁肋 , 一个劲儿打嗝嗳气 , 还想吐 。
患者连忙用以前好使的胃药 , 结果这一次也效果平平 。 无奈 , 她第二天就投中医治疗 。
刻诊 , 见患者舌苔白腻 , 脉弦细 。 细问得知 , 除了上述不适外 , 还口苦、食欲不振 , 连日来便溏 。

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 , 医家就给开了一张方子 。 但见——
厚朴24克 , 生姜24克 , 法半夏15克 , 甘草6克 , 红参10克(另包煎) , 枳实10克 , 柴胡10克 , 白芍10克 , 水煎服 。 一共开3剂 。
结果如何?患者用药以后 , 疼痛呕吐现象几乎消失 , 腹胀反酸之感也大大减轻 。
这时候 , 原方稍作加减 , 去掉枳实、柴胡和白芍 , 继续投用5剂 , 患者诸证悉平 。
医家嘱咐 , 把上方中药材研成粗末 , 早晚各10克 , 开水冲服 , 连服3个月善后 。
此后患者就停药了 。 一年后随访 , 病情未曾复发 。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 。 它最初刊载于1991年的《黑龙江中医药》上 。 我记得 , 当时前辈在给我们讲这个例子的时候 , 还感叹地说 , 其中的治疗方法既简单又有效 , 可惜会使唤的中医 , 越来越少 。
来 , 我给你讲讲这里的道理 。
你看 , 这个患者的主要问题 , 是胃疼、胃胀 , 一生气就犯病 。
面对这个事儿 , 我们就得去找根源了 。
怎么找呢?从舌脉入手 。 我说过 , 中医治病 , 离不开舌脉信息 。
此人就诊时 , 脉弦细 , 舌苔白腻 。 同时 , 还便溏、胃纳不佳 。
好了 , 从这些信息里 , 你看到了什么?是不是脾虚啊?脉细 , 说明脾虚 , 气血生化不足 。 脾虚有湿 , 于是舌苔白腻 , 便溏 。 脾虚 , 胃纳受损 , 所以食欲不振 。
脾 , 属土 , 肝 , 属木 。 木克土 。 脾土虚 , 肝木就使劲儿欺负你 , 形成了肝木乘脾土 。 这个情况下 , 患者就会疼 , 而且痛及后背和胁肋 。 患者脉弦 , 也是肝木乘脾土 , 肝气失和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