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食用油抽检,60%样本检出致癌物,自查有无3种油,也得重视

7月18日 , 据香港媒体报道 , 香港特区消委会从超市和大型百货随机抽检50款食用油样品 , 品种涉及椰子油、橄榄油、花生油等 , 在47款样本中 , 含有至少一种有害物质 。
近6成样本也就是29款食用油含有致癌物环氧丙醇 , 其中“御品皇”的“纯正花生油”验出环氧丙醇2000微克 , 含量为样本中最高 , 其次为“SuperFoodLab纯正椰子油(无味配方) , 为1100微克 , 这两款都超出了欧盟标准 。 其中御万家”的“百分百纯正粟米油”还被检出致癌物苯并芘 , 轻微超出欧盟的限制 。
值得注意的是 , 香港食安中心根据抽检的结果 , 进行了风险评估 , 声称“所有食油样本在正常情况下食用 , 不会影响健康 , 并符合本港法例要求”
香港食用油抽检,60%样本检出致癌物,自查有无3种油,也得重视
文章图片
一、环氧丙醇危害有多大?吃了就致癌吗?
环氧丙醇又被称为缩水甘油 , 是一种形态为无色、近于无臭的液体 , 好端端的食用油 , 为啥会出现这种致癌物呢?
其实它广泛存在与油脂高温提炼除臭有关 , 经过高温提炼处理的植物油中 , 会产生多种有害的副产品 , 其中就包括缩水甘油脂水解后可释放出的环氧丙醇 , 其中又以精炼棕榈油含量最高 。
别看“致癌物”的名头很吓人 , 实际上却没有那么恐怖 。
环氧丙醇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定义为2A类致癌物 , 其在动物实验中 , 显示出明显的遗传毒性 , 并证实有致癌作用 , 但对人体的致癌性证据并不充足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专家成员阮光锋曾经发文指出 , 作为一种2A类致癌物 , 大家不用对环氧丙醇过于担心 。
香港食用油抽检,60%样本检出致癌物,自查有无3种油,也得重视
文章图片
其实环氧丙醇一直都与植物油共存 , 不少奶粉、虾片、薯条等含有植物油的食物 , 都可能存在环氧丙醇 , 但当时技术有限 , 含量甚微 , 没有被及时发现而已 。 随着检验技术的提高 , 越来越多的副产物会被发现 , 综合剂量及食用量考虑 , 这些物质对人体的危害并没有那么大 , 只是出于健康未知的风险 , 这些物质还是不检出最好 。
对于环氧丙醇这类致癌物 , 暂时无法制订出保护人类健康的安全剂量 , 国际上通常要求其在食品上达到ALARA原则(aslowasReasonablyAchievable) , 翻译成中文即尽可能的低水平 。
二、食用油中 , 这些指标异常要重点关注
在食品安全抽检中 , 这些指标往往是抽查的重点 , 消费者也应该重点关注 , 一旦超标 , 对人体可能会产不适或损害 。
1、黄曲霉素
根据国家标准规定 , 对于花生油及玉米油中的黄曲霉素不得超过不超过10ug/kg 。
黄曲霉毒素为一级致癌物 , 即在人体和动物上致癌证据明确 , 其主要来源与榨油的原材料——花生等农作物有关 。 原材料保存不当、没有严格挑选 , 没有采用精炼工艺 , 都可能导致食用油中的黄曲霉毒素超标 。 长期食用超标的食用油 , 对肝脏有不可逆转的伤害 , 可增加癌症的发生风险 。
香港食用油抽检,60%样本检出致癌物,自查有无3种油,也得重视
文章图片
2、苯并芘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规定 , 食用油中苯并芘含量不可超过10ug/kg 。
苯并芘与黄曲霉素一样 , 对动物及人体的致癌证据充足 , 被列为一级致癌物 。 食用油之所以存在苯并芘 , 主要跟晾晒不当、烟气污染、高温导致原料焦糊等有关 。 苯并芘对人体皮肤、消化道等多处脏器都有致病性 , 可导致其发生癌变的风险增加 。
3、酸价
根据国家标准 , 食用植物的酸价指标为低于3mg/g 。
酸价是衡量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标准 , 一般花生油酸价超标 , 与存放时间过长、制造工艺粗糙等因素有关 。 食品油中的酸价含量过多 , 可能会引起肠胃不适、腹泻 , 甚至造成肝脏的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