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为什么说,老年人的血压控制目标,是“动态的”?

高血压|为什么说,老年人的血压控制目标,是“动态的”?

文章图片

高血压|为什么说,老年人的血压控制目标,是“动态的”?

文章图片

【高血压|为什么说,老年人的血压控制目标,是“动态的”?】高血压|为什么说,老年人的血压控制目标,是“动态的”?

有位老年朋友跟华子说 , 他听说老年人的血压要求与年轻人不一样 , 应该保持高一点 , 更利于心、脑的供血 , 安全性更好 , 是不是这样呢?
华子说 , 老年人的血压控制目标可以定得稍高一些 , 但这样做的目的 , 并不是可以更好地保护心、脑、肾等器官 , 而是对于一些动脉硬化较严重的高龄老人来说 , 保持一个较高的血压是不得已的选择 。

一、老年人与年轻人血压标准相同大家要明白的是 ,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统一的 , 并不是不同年龄有不同的标准 。 无论任何年龄 , 只要高压(收缩压)达到或是超过140mmHg , 低压(舒张压)达到或是超过90mmHg , 就是高血压 。
在家庭自行测量时 , 因为家庭环境更能让人放松 , 所以家庭自测的高血压标准要低于医院诊室 , 在高压大于等于135mmHg , 低压大于等于85mmHg时 , 就是高血压 。
老年人大动脉的硬化程度高 , 高血压特征为高压显著升高 , 而低压不变或是降低 , 被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

二、较高的血压控制目标是无奈之举血压越高 , 对心、脑、肾等器官 , 以及血管的损伤就越大 , 发生脑出血、脑梗塞、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肾衰竭等疾病的概率就越高 。 严格控制血压 , 是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
但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脉通常都有较严重的硬化和狭窄 , 尤其是长期血压没有得到较好控制的老年人 , 已经适应了较高的血压 , 在血压降低时 , 就可能出现重要器官供血不足的情况 , 为了维持器官的正常功能 ,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 , 只能选择较高的血压控制目标 。

三、老年人的血压控制目标是“动态的”很多老年朋友问华子 , “65岁以上血压应该控制到多少?”、“70岁血压能控制到多少?”华子说 , 老年人的血压控制目标不是年龄决定的 , 而是要看每个人的身体状况 , 是否有并发症以及病情程度所决定的 , 血压控制目标是“动态的” , 每个人都不一样 。
一般来说 , 65岁以上的老年人 , 在控制血压的时候 , 先以150/90mmHg作为第一个降压目标 。 达到目标血压后 , 观察2周 , 如果没有出现心悸、头晕、黑视等供血不足的症状 , 就调整药物 , 继续把血压降到140/90mmHg以下 。
达到140/90mmHg之后 , 再观察2周 , 如果仍然可以较好耐受 , 就再次调整药物把血压降到130/80mmHg以下 , 直至尝试把血压控制在120/80mmHg左右 。 如果在降压过程中不能耐受 , 就以之前较高的血压作为控制目标 。

四、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降压目标低压低于60mmHg的老年人 , 则要谨慎降压 。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观点 , 认为大多数老年人可以耐受较低的低压 , 在50mmHg以上都可以接受 , 主要控制高压达标就好 。
但偏低的低压有可能影响心脑供血 , 所以在降压时要用小剂量药物 , 缓慢加量 , 密切关注血压变化和供血不足的情况 。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控制目标 , 是把高压降至150mmHg以下 , 而且只要可以耐受 , 就缓慢加量 , 尽量使高压低于130mmHg 。
研究证实 , 在老年人群中 , 高压维持在130mmHg以下会有一个更好的预后 , 如果可以耐受 , 最好可以维持在120mmHg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