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奏响乡村振兴“椒”响曲

本文转自:哈尔滨日报
党建引领 奏响乡村振兴“椒”响曲
文章图片
绿油油的辣椒长势喜人 。
钱玺勇本报采访人员郝欣文/摄
盛夏时节 , 阳光炙热 。 在延寿县加信镇新建村陆家屯 , 农民许光涛正为大棚里的辣椒秧苗除草 , 绿油油的辣椒苗挺拔舒展 , 长势喜人 。 “只要用心管护 , 一亩地能产4500斤辣椒 , 能卖8000元!”许光涛兴奋地说 。
加信镇地处张广才岭西麓 , 蚂蜒河与亮珠河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平原 , 是我省水稻生产重点乡镇之一 , 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 。 全镇有水稻育秧大棚4500余栋 , 每年水稻插秧结束 , 大棚就成了闲置的土地资源 。 为推动大棚二次“生金” , 加信镇选中了高辣型辣椒品种 , 以党建为引领 , 带动9个村近600名农户 , 在庭院闲置育秧大棚种植了700亩小辣椒 。 以打造省内最大庭院辣椒种植小镇为目标 , 小辣椒正在成长为助力乡村振兴的致富新产业 。
党建引领 奏响乡村振兴“椒”响曲】科技兴农
打造“辣椒村”
“试种了3年 , 辣椒习性差不多摸透了 。 ”每天一大早 , 先到村里的育秧大棚查看辣椒的长势 , 成了加信镇新建村党总支书记李旭东的习惯 。
新建村是加信镇“第一个吃螃蟹”试种辣椒的村庄 。 “在种好地、打好粮同时 , 我们一直在寻找促进乡村振兴的新产业 。 ”李旭东说 。 2019年 , 省农科院的专家带着高辣型辣椒品种走进村庄 。 “种植成本小、收益高、周期短 , 特别适合在育秧大棚种植 。 红椒、青椒都能卖上好价 。 ”李旭东说 , 辣椒新品种让村“两委”和乡亲们眼前一亮 。
指导种植的省农科院专家张慧告诉乡亲 , 辣椒是唯一可走期货贸易的蔬菜 , 特别是高辣品种 , 附加值高 。 加信镇土地有机质含量高 , 施肥量少 , 农药残留低 , 种出的辣椒口感好 , 很有市场前景 。
摸索学习棚室辣椒种植特点 , 在专家及农技人员帮助下 , 新建村用了3年时间 , 试种辣椒取得成功 。 2021年 , 村里高辣型朝天椒喜获丰收 。 通过山东一家企业出口 , 新建村种植的“红箭99”朝天椒远销海外 。
新建村“辣椒事业”的成功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好样本 , 利用育秧大棚种植辣椒的农户越来越多 , 加信镇里涌现出一个个“辣椒村” 。
党建引领写好“辣”文章
夏日午后 , 艳阳高照 , 加信镇太和村党支部书记于殿军正在自家庭院里忙着 。 今年 , 他不仅在育秧大棚种植辣椒 , 还在庭院进行实验种植 。 辣椒长势正好 , 秧苗根部覆着一层地膜 。 “覆膜是为了防止杂草生长 , 种植还要注意排水 , 辣椒不喜水 。 ”说起辣椒种植 , 于殿军的话滔滔不绝 。
今年 , 加信镇以党建为引领 , 谋篇布局写好“辣”文章 。 推行“五个一”模式 , 即镇党委、政府及镇人大3套班子“一把手”、班子成员、村党支部书记、驻村工作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五个层面的党员干部 , 每人种植“一棚或一亩”小辣椒 , 带动农户激活闲置土地 , 实现增收致富 。 于殿军就是其中一个代表 。 “农民担心种不好 , 我们就用典型引路 。 现在镇里党员干部 , 几乎都成了土专家 。 ”加信镇党委书记高岩说 。
今年春季 , 加信镇协调资金 , 在河南、山东预订辣椒苗130万株 , 不仅产量高、价格高 , 而且椒型大、易采摘 。 辣椒苗免费发放到农民手中 , 参与农户达到600户 , 其中 , 脱贫户221户 。
“各村都建立了线上辣椒种植群 , 专家团队、党员干部、普通农户、农技人员同在一个群 , 倡导科学种植 , 随时解决农户遇到的问题 , 提高辣椒的产量和品质 。 ”加信镇人大主席赵世权说 , 年初开始 , 省农科院专家主办的技术培训一直没间断 , 农民种植高品质辣椒更有底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