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吓人!60多岁大伯“撸猫”破皮没在意,竟然患上这种“怪病”

本文转自: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宋黎胜采访人员吴朝香
60多岁沈大伯(化名)患上了一种“怪病” , 胸闷伴发热 , 延绵3个月 , 辗转多家医院束手无策 , 越来越严重 。
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 经抽丝剥茧发现 , 大伯得了凶险的感染性心内膜炎 , 死亡率最高可达30%;进一步追踪更令人吃惊 , 因其“撸猫”被抓咬伤没在意 , 让少见的病菌趁虚而入 , 直捣心脏 。
少见病菌钻入心脏 , 威胁生命
“我究竟得了啥病呀?”沈大伯躺在病床有气无力、喘着气问 。 3个多月前 , 大伯反复胸闷伴发热 , 体温长期在37.5至38.3℃间波动 。 刚开始 , 大伯活动时出现胸闷气急 , 走不动路 , 如今躺在床上也这样 , 还伴有头痛、乏力、咳嗽咳痰等 。 辗转当地多家医院诊治 , 病情却难以遏止 。
太吓人!60多岁大伯“撸猫”破皮没在意,竟然患上这种“怪病”】经推荐 , 大伯来到了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 经验丰富的主任医师钱琳艳听诊时发现其心脏有杂音 , 主动脉瓣区可及舒张期叹息样杂音 , 考虑瓣膜心脏病 。 超声结果令人吃惊 , 患者心脏主动脉瓣膜上有一团15X7毫米赘生物 , 因赘生物牵绊导致瓣膜关闭不全 。 发热、新出现心脏杂音、瓣膜赘生物……临床表现及检测结果锁定一种凶险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 。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因细菌、真菌或其它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等)感染所导致的心脏瓣膜或心室内膜的炎症 。 ”心血管内科主任王利宏介绍 , 常伴瓣膜赘生物 , 里面包裹着大量的微生物病原菌 , 破坏力极强 , 多发生在有先天性、风湿性、瓣膜术后的基础心脏病或有手术病史的患者中 。 据统计 ,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病死亡率最高可达30% 。
太吓人!60多岁大伯“撸猫”破皮没在意,竟然患上这种“怪病”
文章图片
与撸猫破皮没处理有关
“明确致病病原体才能对症施治 。 ”然而 , 揪出隐藏很深的致病病原体难度出乎专家们意料:老伯既往并无心脏病及手术病史;入院后抽取了3次血培养均提示阴性;多次复查血常规、PCT感染指标也都正常;常规抗感染治疗效果不明显……钱琳艳主任等立即转换思路 , 采用宏基因组测序mNGS进一步追踪致病病原体 。 元凶终于浮出水面 , 患者心脏里的病菌为一种名为“汉氏巴尔通体”的病原体 , 而这种病菌主要存于猫身上 。
原来 , 大伯1年前领养了1只流浪幼猫 。 期间 , 喂食猫咪、同吃同睡 , 也曾被猫抓伤 , 并未重视 , 后伤口愈合 。 医生据此推断 , 大伯患有感染性心内膜炎 , 很可能与其长期“撸猫”、被抓咬后感染了巴尔通体 。
经多学科会诊讨论后 , 接下来针对巴尔通体进行抗感染治疗 , 并施行早期主动脉瓣置换手术 。 与此同时 , 将切除的心脏瓣膜组织进行病理及mNGS测序 , 进一步确诊了“汉氏巴尔通体感染性心内膜炎” 。 据介绍 , 这种情况很罕见 , 连见多识广、从医二三十年的医生也是第一次遇到 。
经医护人员半个多月精心诊治 , 大伯体温终于恢复正常 , 胸闷气急等症状也明显好转 。
夏天是宠物抓咬伤高发季
“巴尔通体是G-短小杆菌 , 常规细菌培养难以生长 , 病原体主要存在于猫的口咽部 , 尤其是幼猫和新领养的猫 。 ”王利宏主任介绍 , 汉氏巴尔通体是引起猫抓病最常见的病原体 , 主要是通过跳蚤、虱子等体外寄生虫进行吸血传播 , 人群普遍易感 。
“当人被猫抓伤或者咬伤时 , 可致汉氏巴尔通体从猫传播给人 , 随着感染的播散 , 感染到心脏内膜 。 中老年免疫力低下 , 尤其是男性 , 更容易引起汉氏巴尔通体感染性心内膜炎 , 该病发病率占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3%左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