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之重@共同富裕】建立老年友好型社会 杭州从“认知障碍友好”开始

本文转自:中国经济网
“老年”往往伴随着记忆力衰退 , 逐渐忘记一些事、一些人 , 甚至连亲人都忘记了 , 患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尤其如此 。 浙江杭州重点围绕“认知障碍”等失能失智及高龄老人的长期照护需求 , 探索家门口养老服务长效机制 , 重塑社区居家养老照护体系 , 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实现医养康养 , 享受美好生活 。
【大国之重@共同富裕】建立老年友好型社会 杭州从“认知障碍友好”开始
文章图片
翠苑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认知障碍照护专区”(中国经济网采访人员臧梦雅/摄)
7月30日上午 , 中国经济网采访人员一行来到杭州市西湖区翠苑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 这家养老服务机构专门打造了“认知障碍照护专区” , 仿照家庭布景 , 主打怀旧风格 , 让患有认知障碍的老人感到如同在家一般舒适 。 同时 , 服务中心还在顶层建造空中花园 , 为老年人提供户外活动的空间 , 通过开展园艺疗法 , 让老人在参与种植、采摘的过程中与植物近距离接触 , 充分感受自然环境的美好 , 并达到辅助锻炼肌体的效果 。
“我们在每位老人的床垫下面都配备了监护带 , 用来监测老人的身体情况 。 因为老人的房间内不能安装摄像头 , 这个监护带就在夜间起到了监护作用 。 同时 , 我们还有专业的护理人员实现24小时监护 , 以便在老人遇到突发情况时及时解决 。 ”翠苑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院长徐明敏介绍到 。
【大国之重@共同富裕】建立老年友好型社会 杭州从“认知障碍友好”开始
文章图片
大关街道德胜社区乐龄家养老园社工何彬在协助老人制作咖啡 。 (中国经济网采访人员臧梦雅/摄)
离开西湖区翠苑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 中国经济网采访人员又来到拱墅区大关街道乐龄家养老园 , 一进来便被“忘不了咖啡厅”吸引了目光 。 养老园的老人可以在这个咖啡厅里“打工” , 通过“上班”来锻炼行动能力和思维能力 。
【大国之重@共同富裕】建立老年友好型社会 杭州从“认知障碍友好”开始】“作为工作人员 , 我们需要帮助这里的老人完成咖啡制作 。 有的老人听力不太好了 , 我们会协助他们与顾客交流;有的老人已经有了认知障碍 , 在制作咖啡时可能会忘记一些步骤 , 我们则会以提问的方式引导他们想起这些步骤 。 ”大关街道德胜社区乐龄家养老园社工何彬在接受中国经济网采访人员采访时说道 , “我们提供的这一服务 , 目的就是让老人感到自己并不是累赘 , 仍然能有完成工作的价值 。 而这项工作 , 也让我们自身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 。 ”
据中国经济网采访人员了解 , 拱墅区聚焦老年人“认知障碍” , 在多个养老机构设置照护专区 , 并在天水、半山、潮鸣、湖墅、小河、大关等6个街道进行“老人益智增能”试点 , 从开展专业讲座、发展“认知障碍友好使者”等方面入手 , 逐步推进“认知障碍友好社区”试点建设 。
大关街道乐龄家养老园作为认知障碍友好机构 , 设有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失智老人关爱驿站 , 并建立从筛查评估到非药物干预 , 再到双向转诊的“认知障碍”三级防治体系 , 不仅可以为街道内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费筛查评估 , 还能向公众普及相关医疗知识 。 除此之外 , 这里也为认知障碍老人的家属提供照护指导等专业服务 , 让更多认知障碍老人及其家庭成员放心、安心 , 真正做到“认知障碍友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