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餐厅的人间烟火气——河曲县破解农村养老问题的有益尝试( 二 )


居家养老河曲模式
为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 , 助力乡村振兴 ,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 增强全县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 在沙坪、楼子营、土沟3个乡镇先行试点成功的基础上 , 河曲县坚持创新中推广、推广中创新 , 有序推进农村“幸福老年餐厅”和“好邻居助老餐桌”工作 。 截至目前 , 全县有27个行政村单独建设“幸福老年餐厅” , 服务老年人口517人 , 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及特困对象239人 , 基本实现了有需求的行政村服务全覆盖的目标 。 “一餐热饭” , 不仅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老百姓的餐桌上 , 温暖着农村老人们的心灵 , 也消除了子女们的后顾之忧 。
老年餐厅不仅为村居老人提供了高标准的饮食体验 , 而且还成了广大村民增进交流的重要场所 , 更成为了河曲县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成果的试金石 。 作为村内常住人口集聚的场所 , 老年餐厅的开设为村干部与群众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 , 村“两委”利用餐厅宣讲党的政策、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 , 开辟出基层治理的又一重要阵地 。 通过开展面对面谈心、心贴心交流 , 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距离更近了 , 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 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
老年餐厅不仅是老人吃饭的地方 , 更是兴家风、淳民风、正社风的地方 。 三个试点乡镇围绕“幸福”两个字认真求解、积极探索实践 , 将老年餐厅打造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新阵地 。 土沟乡榆岭洼村依托养老餐厅 , 设立“孝心榜” , 推动了孝老爱亲、和谐文明之风 。 沙坪乡前麻地沟村利用老年食堂附近的闲置土地开垦“老年菜地” , 由村内用餐老人认领 , 党支部做好日常管理 , 并将收获的蔬菜、水果等实物折换成老年人在餐厅的用餐券 , 既发挥了老人们的余热 , 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 又为他们减轻了部分经济负担 。 沙坪乡后麻地沟村注重对老年人的精神关怀 , 通过为过生日的老人庆生 , 举办红色观影、养生讲座、一起过佳节等各类文化活动50场 , 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 补足了老年人的“精神之钙” 。
传统意义的“养儿防老”已经不能解决当下及未来的养老问题 , 河曲县在农村建设的“幸福老年餐厅”是对农村新型养老模式的有益探索 。 农村养老不是家庭养老 , 而是在村中的居家养老;农村养老不是社会养老 , 它吸收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优点和可操作性 , 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农村 , 把服务引入农村 , 让老年人既不离家也不离村 , 还能有人照顾 。 这是河曲县针对目前农村面临的老龄化问题所探索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 这一模式补齐了河曲农村养老服务的短板 , 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
幸福餐厅的人间烟火气——河曲县破解农村养老问题的有益尝试】如果说厨房里的人间烟火气 , 藏着的是生活的温度 , 那么遍布河曲乡村的这一个个幸福餐厅 , 则是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有益探索和大胆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