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餐厅的人间烟火气——河曲县破解农村养老问题的有益尝试

本文转自:忻州日报
所谓生活 , 无非日出而作 , 日落而息;所谓幸福 , 不过家人围坐 , 一日三餐 。
近日 , 在河曲县沙坪乡前麻地沟村的幸福老年餐厅里 , 每天都有20多位老年人前来就餐 , 热气腾腾、荤素搭配的饭菜 , 让老人们赞不绝口 。
幸福餐厅的人间烟火气——河曲县破解农村养老问题的有益尝试
文章图片
幸福餐厅 , 其乐融融 。
思路决定出路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 , 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进城 , 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 农村养老特别是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 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 。
河曲县辖6镇5乡、183个行政村、10个社区 ,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统计数据显示:全县常住人口123505人 , 60岁及以上人口为28421人 , 占23.01% 。 农村留守、空巢、独居、失能、高龄老年人中普遍存在的“做饭难”“吃饭难”已逐渐演化为一个社会问题 。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 河曲县委、县政府在充分分析全县老年人口数量、居住分布情况、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基础上 , 出台了《关于推行农村“幸福老年餐厅”和“好邻居助老餐桌”的实施方案》 , 按照“试点先行、分步实施 , 梯次推进、全面覆盖”的工作思路 , 坚持市场化与社会化相结合 , 积极探索“老人交一点、村里补一点、爱心人士帮一点、政府扶一点”的模式 , 通过建设“幸福老年餐厅”“配餐点”“好邻居助老餐桌”三种模式 , 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就餐需求 , 努力打造河曲农村老年人的幸福餐厅 , 逐步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失能老人、高龄老人中普遍存在的“做饭难”“吃饭难”问题 。
试点先行逐步推广
今年82岁的丁彦清、张亮先老两口 , 是沙坪乡前麻地沟村人 , 儿子一家常年在外打工 , 老两口身体不太好 , 做饭也不方便 , 如今 , 在老年餐厅 , 他们的一日三餐有人管 , 娱乐生活也丰富 , 村里的老伙伴们一起吃饭、一起玩 , 这样的幸福生活 , 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梦都没梦见过 。
前麻地沟村是沙坪乡最早建设老年餐厅的试点村之一 。 2022年3月河曲县作出建设老年餐厅的决策部署后 , 沙坪乡被确定为实施这项工作的试点乡镇之一 , 第一批确定的五个试点中心村迅速推进老年餐厅建设 。 前麻地沟村利用现有约200平方米的红白理事会 , 将其改造为老年餐厅 , 室内粉刷一新 , 里面有独立厨房和独立餐厅 , 配置环保甲醇灶、冷藏柜、蒸汽柜、消毒柜、餐桌、餐具等 , 每天固定有23人用餐 , 其中60-80周岁的18人 , 80周岁以上的5人 。 丁彦清老两口就是餐厅的“常客” , 在这里 , 他们不仅吃得好 , 心情也比过去舒畅了许多 。
沙坪乡在老年餐厅的运行过程中 , 创造性地把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与老年餐厅的稳定运行相结合 , 积极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 老党员主动带头到老年餐厅用餐 , 年轻党员积极动员自家老人走进老年餐厅 。 经过党员的示范引领 , 各村用餐人员稳步上升到20-30人 , 达到后续稳步运行的基础人员门槛;在老年餐厅初期运行阶段 , 前麻地沟村党员积极为村内行动不便老人送餐、带餐 , 极大地提高了全村老年人加入老年餐厅的积极性 , 也使党的温暖真正走进老年人心中 。
“老年餐厅”这项惠民生、暖人心的实事在沙坪乡各村试点运行以来 , 不仅得到在村居住的老年人的积极支持 , 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认可 , 许多社会爱心人士积极对接老年餐厅 , 自愿捐款捐物;老年人子女事亲以孝 , 争先恐后为父母缴纳餐费 , 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沙坪乡蔚然成风 。